7月20号上午,我们三名来自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习生来到了石塘镇田园牧歌农场,在这个无花果、树莓、桑葚和八月瓜繁荣生长的农业基地里,我们倾听了园主唐技术作为新农人创业的不易,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农村的意义,也随着他的介绍展望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产业链升级的前景。
异乡人的无花果
唐技术原本是兴安县人,在一次到全州与朋友的聚会上,他了解到全州县的土地相对兴安县的土地更加连片,更适合作为种植地。在考察了无花果的收益后,综合市场、环境与土地等因素,唐技术最终决定在石塘镇购置土地,并开始尝试种植无花果。
基地里成熟的无花果
据唐技术介绍,现在农场里种植有三种无花果——青皮、布兰瑞克和波姬红,考虑到环境影响以及最终的结果率,波姬红的种植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从2019年至今,农场无花果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亩扩张到70亩,年产量也从300斤~500斤增长到1000斤~2000斤。除了无花果,农场还种植有15亩的八月瓜以及少量树莓、桑葚等农作物。在加工方面,唐技术也购置了烤箱,用来生产无花果干、八月瓜茶等加工品。
排布整齐的果树大棚
无花果在国际上被誉为是新兴的“超级水果”,鲜果风味香甜、口感独特,可食用率在92%以上。每100克无花果中含钙量就接近68毫克,而其中硒含量高达0.67毫克。从无花果果汁中提取的苯甲醛、佛手柑内酯、补骨酯素等抗癌物质,对于13种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咽喉癌、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等有显著疗效。这些物质还可以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能有效阻止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其自然灭亡,而且对于人们健康肌体无任何毒副作用,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红军路上的乡村振兴
除了土地,吸引唐技术来到全州的还有天坑。天坑和天湖是全州的两大奇观,被称为“南坑北湖”。天坑本身是一种喀斯特地貌,2014年,央视《地理中国》制作组曾在天坑取景并制作了两部专题片。除了奇异的自然风光,天坑也是全州的红色景点之一。红军八军团与五军团在仙人桥附近同反动民团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不甘受辱的红军战士跳崖殉难,在天坑留下了遗骸。而田园牧歌无花果基地就位于这条前往天坑的必经路上。
同学们正在摘无花果
“国庆节和中秋节来摘果的人比较多。”唐技术说,他选择落址于此也是看中了沿路丰富的旅游资源,当游人从天坑返回城区时,就能在农场稍作停留,体验一番摘果的农家野趣。全州县在毛竹山等村镇做全州土特产的宣传时,曾专门教授唐技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问起抖音号,唐技术笑称这方面妻子比自己更擅长。而因为无花果皮薄易破,作为鲜货不便运输,目前农场在线上的销售产品以干果为主。
难题与未来
谈及种植基地遇到的难题时,唐技术表示,主要的困难还是天气方面,过多的雨水会影响到果树的生长以及最终的结果率。其次是经济方面,因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很多资金都用于投资生产、扩大种植规模上。但他也提到,村集体有对农场进行投资,给予帮助。
在八月瓜藤下直播
而对于未来的打算,唐技术则提到,将尝试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来协助农场运营与销售。希望能够借由新媒体与电商渠道,扩大产品销量,让无花果产业成为全州县乡村振兴的产业标杆。
树藤上挂满了八月瓜
唐技术一家于2019年在这里设立种植基地,从此便一直待在全州,对他来说,这里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是有他生活与梦的地方。在凉棚下,用新鲜摘取的无花果炖制的排骨汤别具风味,小孩子时而在树莓丛间玩闹,时而捧着熟透的西瓜开心地吃着。旁边闷热的大棚里,一株株果树繁荣生长,满载着心血,孕育着希望。
实践小队与园主一家共进午餐
对于他们,我们不过是他们农作生活中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对于我们,这次旅程却意义非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还有很多像唐技术一家的新农人走上了这条路,这是一条艰苦的路,但他们仍然积极投身于农业与农村之中,让农村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一片片土地里培育出新的希望与理想。在这些凝聚于阳光下的希望与理想里,实现农业稳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保证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意义就在于此。
无花果大棚
通讯员:陈俊朴 刘喜耀 黄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