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0
他们血染湘江,谱写悲壮史诗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桂林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和兴安光华铺等地,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5个昼夜的顽强战斗,最终成功突破湘江天堑。而这时,中央红军已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这段80多年前发生在桂北大地上的红色历史,我们不知重温了多少次。牺牲和失踪人数约5万人,这是我们从史实资料中简单计算出来的,或许并不详尽,但数字背后的“湘江战役精神”早已跨越历史的时空,融入桂林的每一寸山水之中,并化作深深的感恩与不竭的动力,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后,被迫向西作战略转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政府率红一方面军5个军团计12个师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和于都出发,开始了那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在长征出发后一个月内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进抵湘桂边界。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包围全歼于湘江东岸地域”。
为保证中央纵队渡江,中央红军在桂林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和兴安光华铺等地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很多高级指挥员阵亡。但是现有史料记载的部分团以上的指挥员仅有胡震、黄冕昌、沈述清、杜宗美、易荡平、邱会钰、程翠林、梅林、张鸿基等十多名。由于当时条件困难,一些牺牲的高级指挥员没有留下资料,有的甚至连简历都不知。此外,还有无数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指挥员和普通战士,是他们用生命写下了一段悲壮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