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李宁杯”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总决赛(CPC—2000)暨中国匹克球城市挑战赛总决赛(CPC—T2000)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桂林举行。本次赛事吸引了1057名匹克球运动员报名参赛,他们将在最美山水间挥拍,争夺冠军奖杯。
比羽毛球强度更低、比乒乓球活动空间更大,比网球更易上手,匹克球这项融合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特点的“三合一”运动,正在成为运动爱好者的“新宠”。
匹克球比赛(资料图)
从2023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不到3年时间,匹克球的发展便呈燎原之势。匹克球的“破圈”,也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全新路径,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01
上手容易越打越“上头”
匹克球为何火起来?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用“三高三低”做了归纳,即“门槛低、乐趣点高,成本低、黏度高,风险低、安全性高”,这成为促进匹克球运动迅速普及的关键因素。
一直参与匹克球运动推广的邹宇柱同样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匹克球的运动难度不高,可以形容为“拿着大号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地上打网球”,大众上手容易,接受度高。“即便你一次也没打过,场边看上几分钟,心里肯定也会觉得‘这个我也能玩’。”他说,“破掉这层心理障碍后,你会敢于上场,并发现自己能很快上手,自信心就一点点建立起来,兴趣也就慢慢产生。”为此,他们还提出了“30分钟”概念,即用3个10分钟分别完成匹克球从了解、练习再到比赛的全过程。
正是因为融合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规则与技巧,匹克球“天生”就带着出圈的基因。相对而言,匹克球对体能、爆发力的要求不高,初学者易于上手。江艳珠说:“匹克球的球速比网球慢很多,场地小很多,跑起来不费劲。这项运动以双打为主,每次得分后,队友之间碰一下球拍,特有成就感。我们有个匹克球球友群,每天都有人发接龙,约着一起打球。”
匹克球装备价格也很亲民。一副基础版的匹克球拍搭配上一只球的价格在百元左右。场地要求也相对简单,一片标准网球场可以改为多个标准的匹克球场地,中间拉起一道网就能挥拍开打。这使其天然适合在社区、校园里落地推广,适应场景多样增加了它的曝光度。
匹克球爱好者张潇是一位白领,他是在一位南方朋友的推荐下接触到这项运动的,现在每周都会打上三四次。“匹克球场上,我见过小朋友,也与中老年人交手过,大家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张潇说,不少人看到自己发布的社交媒体动态后,也非常感兴趣,主动加入进来体验,他也由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02
兼具群体和竞技双重属性
2023年可被视作国内匹克球运动发展重要的起点。那一年,一些社会机构开始引入并推广匹克球运动。邹宇柱说,他们选择走这一步也是看到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和潜力,“中国人喜欢并擅长小球类运动,平时打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的人,切换至匹克球会很丝滑。”
同样是在2023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启动匹克球推广工作,并发布了《中国匹克球运动竞赛规则》,为全国开展匹克球赛事提供了统一依据。2024年,中国网球协会又发布了3项匹克球团体标准,分别针对球、球拍和场地,推动匹克球运动项目普及和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此外,针对教练员、裁判员群体也制定了相关体系、制度,推动这项运动向纵深发展。
经过两年布局,特别是匹克球在社会面广受群众喜爱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中心、中国网球协会推出了完整的赛事体系,包括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全国匹克球锦标赛等核心赛事。今年,CPC赛事体系又新增了青少年赛和高校赛,几乎覆盖全龄人群,全年举办的赛事数量预计达300场,是去年的3倍多,覆盖20个省份。今年9月,在河南举办的2025全国匹克球锦标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支代表队、300余名运动员。不久前落幕的2025中国高校匹克球锦标赛则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千余名师生参与。这反映出匹克球运动在全国已经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普及。
04
撬动体育消费新活力
匹克球的快速普及也撬动了新的体育消费活力,串联起从器材到服装、从场馆到培训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6·18”期间,天猫平台匹克球装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00%。体育总局相关部门调研形成的《中国匹克球运动考察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匹克球相关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家,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企业主要生产球拍、球网等器材装备,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由中国企业代工生产。
随着匹克球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知名运动品牌冠名匹克球赛事,并设计、生产球鞋、球衣,为参赛选手提供全系列的专业装备。多家知名互联网平台牵手CPC赛事,帮助后者打造更丰富的观赛与运动内容生态。此外,国内已有城市将匹克球作为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中国匹克球之乡”,旨在用特色体育运动激发城市活力。匹克球赛事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围绕“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拓展“赛事+”发展空间。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