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象鼻山风景图(图片由市国资委提供)
□徐莹波 农晓霁
11月15日晚,漓江之畔的象山景区(象鼻山公园)爱情岛漓 象音乐广场星光璀璨,2025桂林马拉松专场音乐晚会在此启幕。晚会上,侗族大歌、桂林渔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与山水夜景交相辉映,既为市民游客献上文旅盛宴,也彰显了象鼻山入选第一批桂林经典品牌后,深耕“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
桂林经典始终坚守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初心。近年来,市世旅局为擦亮桂林经典金字招牌,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协同桂林经典象鼻山品牌牵头单位市国资委,以旅投集团为实施主体,深挖象山景区的山水灵秀、文化底蕴与非遗瑰宝,在业态布局、游览规划、人才建设、IP运营等维度构建协同发展体系,让象鼻山这一世界级山水IP在时代浪潮中焕发蓬勃新活力。
品牌建设中,旅投集团创新构建“核心+特色”双品牌格局。以桂林经典象鼻山品牌为精神内核,注册“金鲤鱼”服务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深度融入品牌矩阵。景区内,LED大屏循环流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匠心影像,导游讲解中穿插有关渊源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驻场互动传习,让品牌认知与文化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围绕推动桂林经典象鼻山品牌提质升级,以5A景区标准为标杆,象山景区的品质升级藏于每一处细节。3号门无障碍设施周全完备,沿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橱窗里,瑶族刺绣的针脚细密、桂林剪纸的玲珑剔透,静静诉说着传统工艺的魅力;后山生态步道旁,桂花酒酿造技艺展示点与品鉴台相映成趣,搭配夜景灯光,让体验层层升华。竹排码头、售票房等区域完成提质改造;体验工坊里,桂林米粉的鲜香、漓江石画的灵动,让游客在亲手参与中触摸文化温度。景区成功创建“无废旅游景区”,让游览体验与绿色理念共生共融;常态化开展导游礼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培训,线上整合电商平台非遗专区,联合高德地图优化导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打卡路线”,线下同步举行展演,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感与品牌影响力。
创新是桂林经典象鼻山品牌成长的核心引擎。在业态、服务、技术、文化、管理五大领域持续突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成为关键抓手。业态上,“科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夜经济”打破传统观光边界,AI换装照相、AI咖啡机器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相映成趣,主题咖啡馆、文创集市、桂林米粉体验馆各展风姿,爱情岛音乐广场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夜经济”业态,实现“日间赏山水、夜间品文化、全程享互动”的文旅升级。文化上,“霞客行”线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经典诵读进景区”牵手桂林渔鼓,让文化体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贯穿游览全程,让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脉络上。
系列举措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夜经济”激活夜间消费活力,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增长;电商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区有效提升联票与周边消费转化率;景区安全设施升级、服务品质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规范化运营,让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投诉及时处理率100%,赢得市场与游客的双重信赖。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将指导旅投集团以“品牌国际化、服务高端化、业态精品化、运营智慧化”为方向,持续挖掘品牌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串联桂林米粉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等明珠,打造“象鼻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旅游线路,全力将其塑造成“山水标杆、文化窗口、服务典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阵地”。
山水不语,见证岁月流转;匠心有声,传唱文化根脉。桂林经典象鼻山品牌以山水为底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笔墨,在“文旅+”的融合之路上不断探索,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深度交融。这里的每一缕风都裹挟着文化的芬芳,每一滴江水都流淌着传承的力量。未来,这座世界级山水IP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更多人在山水之间读懂桂林,让桂林经典更加闪亮,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