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消瘦、乏力、
皮肤、眼白变黄、
但是,一个月瘦了10斤
你还在美滋滋地觉得减肥成功了?
赶紧去医院找医生!
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癌王”早防早筛护生命。
有一种癌,由于其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容易扩散转移、难治疗等特点,被称为“癌王”,它就是——胰腺癌。
胰腺,这个深藏于体内的器官
其问题平常难以察觉
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十分严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
胰腺疾病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改掉这些坏习惯,避免高脂、高蛋白、高糖饮食,戒烟戒酒,或许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患病概率。
01胰腺癌4大危险因素
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胰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既是“血糖调控师”,又是“消化主力军”。胰腺的病变往往难以被及时察觉,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仅5%。
因此,注意以下4种能引起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慢性胰腺炎
与急性胰腺炎(多因暴饮暴食诱发,与胰腺癌关联较弱)不同,慢性胰腺炎是明确的癌前病变。
常见诱因包括长期饮酒(导致胰腺纤维化)、胰管结石(类似胆囊结石,易引发长期炎症)等。
胰腺病变
虽然胰腺上的大部分病变都是恶性病变,但也有部分病变属于良性病变,比如腺瘤、囊腺瘤等。
需要注意的是,良性病变也有可能会发展为恶性疾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积极干预,防止其变为恶性胰腺癌。
吸烟、饮酒
饮酒:可引发酒精性胰腺炎。
吸烟:可导致血管病变及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
高脂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热量过多,容易引起胰腺癌发生。
此外,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家族有胰腺癌病史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胰腺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病变。
02这几种表现,或是身体在求救!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胃病或腰肌劳损,往往被检查出来就是晚期,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
持续上腹痛或背痛:休息后不缓解,进食后不适感加重。
无痛性黄疸:皮肤、眼白发黄,小便深黄。
突然消瘦:食欲不振,常一个月内体重下降5~10斤,甚至更多。
血糖异常波动:尤其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高血糖。
脂肪泻:大便油腻、漂浮,难以冲净。
03
远离胰腺癌,做好这四件事
▶保持健康饮食
胰腺疾病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要避免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厚重食物”,控制糖分与酒精摄入。
清淡、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减少胰腺负担,降低炎症风险。
▶管控健康指标
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避免高脂血症(血脂过高易引发胰腺炎,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做好血糖监测
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坚持适度运动
日常保持规律锻炼(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维持正常体重、改善代谢功能,还能保护胰腺健康。
图文来源:南京鼓楼医院 国家应急广播 中国疾控中心 健康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