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十四五” 奋进世旅城】让青年“来了不想走,留下有奔头” 桂林奋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1-17 09:59:56 我来说说 阅读

  让青年“来了不想走,留下有奔头”

  桂林奋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本报记者 唐健扬

  “留在桂林三年,从见习生成长为医师,还准备购置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座城市给了我稳稳的归属感。”说起在桂林的生活,刚毕业不久的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师谢尚伦的语气里满是笃定。

  如今在桂林,越来越多像谢尚伦这样的青年,在这里找到安居的温暖、立业的舞台,这背后是桂林深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扎实实践。作为广西首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桂林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从就业、住房、教育、文化等青年最关切的领域发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从创建型工作迈向开放型工作新台阶,用更友好的政策“温度”和更丰富的发展“机遇”,让青年“来了不想走,留下有奔头”的愿景变为现实。

  从“找工作”到“选舞台”,让青年干事有底气

  “通过‘职达校园’AI系统匹配岗位,我投出的简历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试邀请,不到一周就确定了工作。”桂林旅游学院毕业生小林,如今是桂林一家文旅企业的运营专员,回想起求职经历,他直言高效又省心。

  就业是青年扎根城市的“第一块基石”。桂林把青年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打出“政策扶持+服务创新”组合拳。2024年,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140余场,发布岗位19.1万个,覆盖高校毕业生8.3万人次,为2.3万名青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3300多万元,应届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7.32%,成功获评“全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市”。针对不同青年群体,桂林还推出“定制化”帮扶:对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累计发送岗位信息5万余条,帮助1800余人实现就业;连续6年举办文旅专场招聘会,结合城市旅游特色,为热爱文旅行业的青年搭建对接平台;实施“千企千岗”见习计划,归集就业见习岗位1.53万个,吸纳1300余名青年参与,让“新手”快速适应职场。

  为破解“人岗错配”难题,桂林创新建成全区首个“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通过AI技术分析青年求职需求与企业岗位要求,实现精准匹配。该平台累计发布岗位8.8万个,访客突破7万人,不少青年通过平台找到心仪工作。针对青年创业痛点,桂林编制《大学生就业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将12项税收核心政策精准推送至高校、创业园区,累计为青年初创企业解决涉税难题312项,让青年创业“轻装上阵”。

  在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有限公司,一支平均年龄29岁的青年团队更是交出了亮眼答卷。他们自主研制的国产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成功配套波音、空客等大型客机并实现载客运营,还建成国内首条数字化航空轮胎生产线,标志着中国在关键航空零部件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航空轮胎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民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政府也有技术创新补贴,我们能安心搞研发。”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有限公司团队负责人说,这样的发展平台,让他们有信心在航空轮胎领域持续突破。

  从“安身”到“安心”,让青年留桂有归属

  位于桂林市临桂区的人民大厦是桂林市重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该项目可满足城市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厦内已建成1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在800—1500元/月,能为寻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青年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让青年感受到家的温暖。

  住房、教育、健康等民生问题直接关系青年的生活质量。桂林在这些领域持续“加码”,让留桂青年在城市生活更舒心。住房保障方面,2024年桂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例达24%,超额完成年度开工任务;在全区率先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优化灵活就业青年、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政策,让更多青年“住有所居”。

  教育资源的优化也为青年解决了“后顾之忧”。桂林编制《桂林市普通高中建设规划(2024—2032年)》,计划投资20.1亿元新建、改扩建85个普通高中项目,预计新增学位2.5万个,缓解“入学难”问题;正式挂牌中央戏剧学院桂林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桂林艺术教育中心,不仅为本地青年艺术人才提供高端培育资源,也吸引了不少外地艺术生前来求学。

  针对青年婚育、健康需求,桂林同样做得贴心。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科学育儿讲座”等活动600余场,覆盖婚龄青年超3万人次;依托四级优生优育服务网络发放“婚育健康礼包”,为育龄青年提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开设“线上父母学堂”,解答生育养育困惑;推进基层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在社区推广针灸、推拿等亚健康调理服务,为加班族、创业者缓解身体压力。

  从“参与者”到“建设者”,让青年奋斗有奔头

  “参与漓江净滩行动,看到江面变得更干净,都觉得特别有意义。能为保护桂林山水出份力,我为自己的工作骄傲。”桂林技师学院青年志愿者何艳玲是“保护母亲河——漓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员,她多次参与各类环保行动,为守护桂林山水出力。

  桂林始终为青年搭建成长平台,让青年在参与城市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态保护领域,桂林以“牢记领袖嘱托 守护桂林山水”为主题,组织60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参与漓江保护、净滩行动、义务植树,在漓江沿岸设立6家“漓江生态保护金融服务点”。相关项目获团中央、生态环境部等八部委授予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助力桂林申报“地球卫士奖”。

  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青年同样是主力军。过去一年,桂林选派数百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扎根基层,帮村里卖砂糖桔、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桂林乡村振兴工作稳居全区前列;依托“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促成50余名博士与福达股份等50多家企业签订人才科技服务协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升级。

  文化领域的舞台也让青年绽放光彩。桂林举办第三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承办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等全国性活动,为青年文艺人才提供展示平台;连续四年举办桂林艺术节,设置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青年作品展、漓江画派青年美术作品展、戏剧集市等板块,吸引众多青年艺术爱好者参与,让青春活力融入城市文化血脉。

  如今的桂林,不仅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更成为青年安居乐业的“幸福城”。未来,桂林市将继续坚持青年优先发展,聚焦青年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婚恋交友等需求,创新工作方式,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