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采摘韭菜花。 俸家豪 摄
本报讯(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俸家豪 龚泓蝶)初冬时节,永福县永福镇渔洞村的韭菜花种植基地绿意盎然,工人们在田垄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筐。伴随着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在田野间飘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你看这一株株韭菜,花苞饱满,还在不断冒新芽。高效农业就是好,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多次。”渔洞村韭菜花种植基地负责人阳学义手捧刚摘下的韭菜花,满脸笑容。今年,他凭借精准的判断,将自家35亩土地全部改种韭菜花,以实际行动带领乡邻共同打造了一条“产业链”。
阳学义的选择并非偶然。多年来,他经营家庭农场,在管理30多亩土地的过程中,敏锐地抓住了当地“退柑还粮”的发展机遇。结合渔洞村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他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韭菜花作为主要作物。“4月播种,6月中旬移栽到大田,8月就开始量产,每天能收一两百斤。”阳学义介绍,韭菜花市场价格稳定,批发价一直维持在每斤6到9元,盛产期每亩日产量30至50斤。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逐渐惠及周边村民。在阳学义的基地里,分工明确有序:年轻人负责收割,动作麻利效率高;年长者负责分拣,细致认真保质量。为了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基地为每位务工人员每天支付100元工资。
“我在这里干了7个月,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分拣韭菜花的蒋格英笑着说,语气中充满满足。
阳学义在种植初期就打通了销路,与广东佛山以及区内南宁、柳州等地的收购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销路有保障的同时,阳学义还主动分享种植经验,为有意向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支持,并承诺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构建起“农场+农户+销售”的发展模式。
“我来考察了五六次,韭菜花容易管理,病虫害少,他们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种植条件要求也不高。”广福乡矮岭村的种植户张天有已经下定决心,“今年冬天就腾出土地来种,希望明年能有个好收成。”
“镇政府将全力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助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永福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江坤表示,将推动韭菜花成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