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升级、安全加码,12月1日电动自行车产销将全面迈入新国标时代
桂林“小电驴”市场“焕新”观察
一家销售门店张贴了醒目的宣传海报,将新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进行对比。 记者张苑 摄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活动。 赵园园 摄
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正在电动自行车门店进行执法检查。 赵园园 摄
□本报记者张苑
在桂林,人们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已经是这座城市的日常。来自桂林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2024年,桂林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就已超过140万辆,这种被市民称为“小电驴”的代步工具已成为桂林人最普及的出行伙伴。而今,这些陪伴市民每日便利出行的“伙伴”迎来了一场关乎安全、实用与合规的“升级大考”。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于2024年12月发布,并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以更高的安全标准、更智能化的设计、更严格的防篡改措施,全方位守护百姓的骑行安全。按照相关规定,给自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新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如今,新国标实施已超两个月,我市“小电驴”市场发生哪些变化?旧标车辆如何处置?新版车型是否贴合市民需求?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桂林城区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发现,旧标车辆加速清库、新国标宣传到店、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一场关乎桂林百万“小电驴”用户的“焕新记”正在稳步推进。
新标解读
电动自行车的升级版“安全密码”
“新国标正从细节处重塑市民的出行体验。”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读了此次新国标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重量分级管控成为最受关注的变化之一。新国标对铅酸电池车型实行差异化管理,将整车重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这意味着能装更大容量电池,从桂林市区骑到阳朔单程80公里,中途不用充电了。”某品牌电动车销售人员拿着电池参数表解释,而非铅酸电池车型仍维持55公斤限制,兼顾续航需求与道路安全。
脚蹬“退场”赢得用户广泛认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90%以上的新款车型已取消脚蹬装置,取而代之的是更简洁的车身设计。“桂林多雨,脚蹬容易生锈卡壳,取消后不仅美观还减少故障。”这是从事外卖行业的张师傅的体验,也是不少人的使用感受。
防篡改技术要求也实现升级。虽然旧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电池输出电压等方面进行限制,但是因这些参数易被篡改,使得这些安全保障措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新国标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控制器不能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等等。此外还给出了六大类常见的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为产品防篡改设计及检测抽查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即车、电池、充电器要能一码对应,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有利于逐步减少乃至杜绝改装行为。
新国标在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方面提出了多项规定,有效降低火灾伤亡的可能。新国标对锂电池进行了严格规定,首先规定了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其次通过电池的标识、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以及针刺测试等项目规定,严格保障电池质量安全,还对电动自行车原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规定,限制了电动自行车塑料件的质量占比,鼓励企业使用其他不可燃材料代替塑料,多措并举降低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的可能。
此外,新国标还强制要求经营用电动自行车安装北斗模块。北斗模块可以记录电动自行车当前所处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实时反馈给用户,让经营平台随时掌握运营车辆动态,一旦发现超速、被盗、交通事故等情况,可以及时反馈,有效保障电动自行车在经营活动中使用规范、安全。
市场走访
桂林“小电驴”销售正经历新旧交替
“老板,这旧国标车现在买,后续上牌、保修会不会受影响?”11月2日下午,七星区普陀路某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内,市民李女士围着一辆银色新车反复打量,语气里满是顾虑。“你放心,只要在11月30日前买的车都可以上牌。我们现在卖的都是旧国标的小蓝牌车,下个月就彻底不让卖了,目前正在清库存。现在买划算。”店主周师傅指着店门口的宣传海报耐心向顾客讲解新旧国标车的区别。海报上“旧国标车停售倒计时”的字眼十分醒目。“我们卖完这一批,下一批进货就是新国标车了。同样是上小蓝牌,新车型会比现在的小巧些,重点是多了北斗定位和防篡改功能,安全性更高。但价格要贵300到500元,毕竟配置升级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桂林市场上旧标车清库进入倒计时,促销力度加大。距离11月30日的销售截止日期仅剩不到20天,多数门店已启动最后的清仓行动。在一家电动自行车门店,旧标车型挂出“大促销”海报,原价7000多元的车型现价只要6000多元。“我们目前在清旧国标的库存车,最近不少顾客专程来赶‘末班车’。”店主黄师傅表示,他经营的店铺已停止进货旧标车,但还未购进新标车,目前主要目标是清空旧车库存。
记者走访发现,新国标实施后,销售终端的服务也在同步升级。不少门店设立了“新国标咨询台”,为顾客讲解政策。在一些门店,墙上还张贴了“新旧标准对比表”“上牌流程图”,柜台上也摆放着《电动自行车安全消费指南》。“每天要向顾客解答几十次关于上牌、保修的问题,我们为此都参加了市市场监管局的培训。”店员小秦说。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购买旧标车时,要确认门店是否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上牌手续,保留好购车发票和质保凭证;选购新国标车时,要查看车辆是否符合新国标标准,并仔细核对车辆合格证、3C认证等相关证件,避免购买到“非标车”。
监管护航
全链条整治,守护“小电驴”大安全
“前阵子邻居家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时突然冒烟,吓得我现在每次充电都提心吊胆。”今年9月,家住七星区的王阿姨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的“电动车安全进社区”活动中,向工作人员道出了自己的担忧。这样的顾虑并非个例——从充电火灾隐患到私自改装提速,“小电驴”的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市民的心。而新国标的实施,正是瞄准这些民生痛点,为电动自行车安全划定“硬标准”。
为推动新国标的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最新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切实推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见效。为提高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的法律合规意识,早在今年3月,该局就组织电动自行车销售代表召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宣贯会,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新国标,落实各销售单位对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与此同时,执法人员还深入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详细解读新国标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要求,强调各经营单位应主动宣传并严格执行标准,注意新国标实施日期和旧国标车辆销售过渡期,确保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政策信息传达无死角、政策落实到位。在宣传过程中,执法人员特别提醒经营者,要坚决杜绝违规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严禁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通过“标准解读+法律告知”的模式,市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对经销商户宣传全覆盖,确保政策信息精准触达每一位经营者,为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规范发展筑牢根基。
在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的同时,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还聚焦生产、销售、改装全链条关键环节,在全市范围内纵深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以扎实行动护航群众出行安全。执法人员通过前期制定精细化整治方案,推行“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双轮驱动监管模式,并深入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维修网点,全面掌握市场经营动态,排查潜在风险。
同时,我市还建立起市场监管、公安交警、消防救援等多部门“线索共享、联合执法、闭环处置”协作机制。通过对12315投诉举报平台、公安交警路面执法等多渠道线索进行大数据分析,执法实现了从“被动接诉”向“主动溯源”的转变,精准挖掘非法改装的源头厂家、销售网络及隐蔽维修窝点,为“诉转案”查办工作提供精准信息支撑。
除了强化监管,市场监管人员还积极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相关标准、政策法规等权威信息,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销售、源头有责、共尽义务”的浓厚氛围。
消费提示
选购新国标车“五步法”
新国标实施后,消费者新买电动自行车,应该怎么选?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本地实际,推出“查、看、验、问、试”五步法消费提示。
第一步:查资质,锁定正规渠道。消费者应选择有营业执照的门店,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和3C认证证书,重点核对证书编号与车辆铭牌一致。不要购买“三无产品”或网购无法提供本地售后的车辆。
第二步:看标识,识别新标特征。新国标车辆需标注“GB17761—2024”字样,铅酸电池车型整车质量≤63kg,非铅酸电池车型整车质量≤55kg,且无强制脚蹬装置。同时检查塑料件是否有阻燃标识,北斗定位模块是否为原厂配置。
第三步:验配置,防范改装陷阱。打开车辆控制器接口,查看是否有私自焊接痕迹;检查充电器是否与电池型号匹配,铅酸电池与锂电池充电器严禁混用。
第四步:问服务,明确售后保障。询问电池保修期限、定位功能开通方式及费用,最好要求签订包含“符合新国标”条款的购车合同,并保留好发票、合格证等凭证,以便维权。
第五步:试性能,适配出行需求。试驾时重点关注刹车性能、减震效果,测试车速超过25km/h时是否自动断电。山区用户建议选择铅酸电池车型,市区通勤可考虑轻便的锂电池车型。此外,安装后视镜的车辆安全性更高,建议优先选择。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特别提醒,11月30日后购买的旧标车无法办理注册登记,消费者切勿轻信“过渡期后仍能上牌”的虚假宣传。如发现违规销售行为,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举报。
记者手记
新国标的落地,既是对电动自行车安全底线的重塑,也是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
随着12月1日全面禁售旧标车的临近,这场覆盖生产、销售、使用的全链条变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桂林市市场监管部门专项宣传与整治行动,为政策落地筑牢了“防护网”;经营者主动上新、规范清库,让市场转型有了“加速度”;消费者理性对比、关注合规,为行业发展注入了“理性力”。三者同向发力,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从“便利优先”向“安全与便利并重”稳步迈进。正如一位女士在提车时所说:“让百姓新车骑得放心,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