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看见桂林消防的温暖与力量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1-10 10:00:48 我来说说 阅读

  “防”于未燃,“救”在瞬间:

  2025年,看见桂林消防的温暖与力量

  


  今年5月,龙胜泗水乡三舍村突发山洪灾害,桂林消防赶赴现场救援。 黄结 摄

  


  小货车追尾半挂车司机被困,消防人员紧急救援。 经佳军 摄

  


  今年6月,全国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安全应急演练在桂林上演,消防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技术从高空开展救援。文自成 摄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杨玉婷

  在桂林,当人们说起熟悉的“火焰蓝”,逆行火场的英勇身影只是这抹蓝的一个侧面,而远非全部。他们不只是火场中逆行的英雄,更是社区里耐心讲解安全知识的亲切面孔、是演练场上汗湿衣背仍目光坚定的守护者。2025年,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队员们默默守护万家灯火,将危险防范于未然,用毫不犹豫的救援行动兑现着“有我们在”的庄严承诺。

  向险而行:以专业速度托举生命

  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今年5月23日,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突发特大山洪。凌晨3点17分,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首批救援力量在30分钟内完成集结,冒着倾盆大雨向灾区进发。

  “当时山路多处被冲毁,我们只能扛着装备徒步前进。”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回忆道。在泗水村,洪水已淹没部分民房一层,8名群众被困在洪水中。消防员利用绳索系统搭建救援通道,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行进。经过连续5个昼夜的奋战,终于将8名受困人员全部安全转移。

  龙胜山洪救援行动结束不久,6月2日凌晨,桂林市再次遭遇持续强降雨。灵川县川东一路意隆景苑小区地下车库完全被淹,积水深达3.5米;叠彩区金河大厦地下车库也发生严重内涝,百余辆汽车被困水中。

  “我们调派了8台大功率排水泵,连续作业了近15个小时。”现场指挥员表示。在齐胸深的积水中,消防员们一次次潜入水下清理排水口堵塞物,他们的双脚被泡得发白,双手被杂物划出道道血痕。最终累计排水排涝约2.4万吨,恢复了小区的正常通行。

  “看到那身橙色的救援服,心里就踏实了。”一名在阳朔遇龙河因暴雨被困孤岛获救的游客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份“踏实”,源于消防员们千百次的刻苦训练与英勇付出。据统计,2025年截至目前,桂林消防共接处警情6050起,累计疏散营救群众328人,保护财产价值约8323万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被守护的生命、一个被保全的家庭。

  千锤百炼:以实战准备磨砺胜战之刃

  每一次在受灾现场的成功救援,其背后支撑都是桂林消防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常准备。2025年,桂林消防着力建强“漓水鲸鹰”潜水救援队、“象山飞鹰”绳索救援队等8支专业救援队伍。这些队伍各具特长,形成了覆盖山岳、水域、地震、化工等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救援体系。

  “每一次训练都要当作真实的救援来对待。”这是“漓水鲸鹰”潜水救援队教练常说的一句话。在漓江水域,潜水队员们要进行能见度为零条件下的搜救训练。他们蒙上眼罩,完全依靠触觉在水下寻找“被困者”,这样的训练每月要重复数十次。

  “象山飞鹰”绳索救援队的训练同样严苛。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悬崖上,队员们要完成横向穿越、垂直升降、伤员转运等高难度课目。一套救援装备重20多公斤,在烈日下持续训练数小时,汗水浸透的战斗服能拧出水来。

  今年以来,桂林消防共开展全国旅游安全、广西客运索道应急救援演练、全区道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等大型演练及日常各类实战演练1100余次。

  演练场遍布各类灾害场景:在净瓶山大桥及各县主流水域,他们顶着烈日反复进行舟艇操作、活饵救援等课目训练;在特有的喀斯特山林里,他们穿行于崎岖小径与沟壑间,反复摸索着山地搜救的最佳路径:在商场、地下车库和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员们组织开展“六熟悉”演练,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的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和风险点了然于心。

  “我们要确保在警报响起时,能用最熟悉的流程、最默契的配合,去应对最陌生的险情。”一位从事消防工作15年的老班长道出了日常演练的核心价值。

  防患未然:以铁腕智慧筑牢安全防线

  比起事后的力挽狂澜,消防员们更希望看到“无事发生”。2025年,桂林消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部署,强化风险防控,以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是治理重点。“我们推动完成了383个建筑架空层安全改造,劝阻搬离违规停放充电车辆1万余辆。”消防监督员介绍。在象山区一个老旧小区,消防部门联合社区推出了“红色管家”服务,为居民安装智能充电桩,既解决了充电难题,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针对桂林特有的岩洞经营场所,消防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岩洞的结构特殊,一旦发生火灾,救援难度很大。”消防检查人员说。他们联合文旅部门,对全市17处经营性岩洞进行了全面排查,增设了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完善了消防设施。

  2025年,桂林消防推动挂牌督办4个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深化“消地协同”,与民政、住建等9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会商研判和联合执法。全市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共督促整改隐患和违法行为1.2万余处,连续3年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今年截至目前,全市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8.7%,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效果显著。

  宣教浸润:以创新宣传点亮平安灯塔

  守护平安,不仅仅是消防员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小朋友们,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桂林市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宣传员给幼儿园小朋友们上安全课。这样的场景在桂林已成常态。2025年,桂林消防科普团队参加了全民安全公开课暨2025年全国应急科普讲解交流展播活动,在应急科普讲解比赛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讲解员与自治区十佳讲解员等佳绩。

  今年,桂林消防推动建设市、县、乡三级消防科普点143个、科普阵地17个,依托社会单位打造88家“小而精”消防科普阵地。在桂林理工大学建设的省级消防科普基地已成为大学生们的“打卡地”。

  针对不同群体,消防部门开展精准化宣教。对企业员工,重点培训消防设施操作和应急疏散组织;对社区居民,着重讲解家庭防火和逃生自救;对学校师生,则通过趣味游戏传授消防安全常识。特别是建立的“宣讲员—房东—住户(商户)”层级精准宣教模式,已对4760家自建房和1190家重点单位开展宣教,培训重点单位“明白人”3200余名。

  消防宣传的触角还延伸到媒体平台。在桂林广播电视里、在街头巷尾的电子屏上,消防提示短片循环播放;在社区宣传栏里,图文并茂的消防知识定期更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辆消防宣传车全年行程超5万公里,消防宣传员们深入到全市100余个乡镇街道,开展移动科普宣传1000余场,超2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接受到消防安全教育。

  守护山水间,温暖一座城

  山水无言,守护有声。当漓江的晨雾再次弥漫,当象山的晚霞依旧绚烂,那抹“火焰蓝”早已与这座城市的呼吸融为一体。2025年,我们见证的不仅是逆火而行的英勇,更是将平安“种”进每个人心里的温柔坚持。

  在七星区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小王的储物柜里珍藏着一封感谢信,来自他曾经救助过的一位群众。信上写着:“你们不仅是救火英雄,更是我们身边的守护天使。”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无数桂林市民的心声。

  在临桂区,消防宣传员小张的手机里存着这样一张照片: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围着消防车,小手轻轻触摸着红色的车身,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这就是传承。”小张说,“我们要让安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火焰蓝”们把惊心动魄化作日常坚守,把生死时速沉淀为预防先行的智慧。在每一滴训练场滴落的汗水中,在每一场走街串巷的宣讲里,在每一次隐患排查的专注里,守护的意义被重新定义——不仅要做危难时刻的守护者,更要做平安生活的同行者。

  “火焰蓝”的背影,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留下的足迹,是写给桂林最深情的“平安家书”。当夜幕降临,正阳步行街灯火璀璨,游客如织;当清晨来临,菜市场里人声鼎沸,烟火氤氲。这份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消防员们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

  致敬桂林消防——你们用坚守温暖了这座城,让平安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未来的每一天,愿我们都能与平安相伴,与温暖相拥,在这片山水间,共同书写更多关于守护与希望的故事。因为知道有他们在,所以每个夜晚都可以安然入眠;因为看见他们在,所以对这座城市的爱,又多了一分理由。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