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桂京(北京)经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日揭牌。这是继广西在上海、深圳成立产业合作中心后又一重大布局。该中心的设立对于广西对接京津冀高端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
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揭牌现场。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广西对接京津冀高端先进资源更顺畅
据广西日报报道,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由广西国控集团负责建设运营,未来将联动全区各市、县及产业园区,聚焦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先进技术、产业、企业和人才向广西转移,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按照工作安排,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将重点对接央企总部、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建立京津冀资源库,精准导入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创新“投资+招商”模式,服务央企入桂,关注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基金投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探索“研发在京、转化在桂”模式,对接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助力广西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并通过专业推介、精准对接,展示广西发展新机遇,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广西发展。
资料图:夕阳照耀北京CBD建筑群。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广西瞄准北上深,图什么?
作为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毗邻粤港澳大市场、西南中南大市场、东盟大市场,有着重大区位优势。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地区,广西要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首先第一步就是“走出去”。
成立产业合作中心,是广西不躺平、实干为要的具体行动,主动对接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生产力,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寻求突破,吸引发达地区的项目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
北京高端要素集聚,创新资源丰富,中央企业总部、高水平科研院所、顶尖高等院校密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地。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作为驻北京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构,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创新资源密集优势与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搭建“立足北京、发展广西、联动东盟”的产业合作服务平台。
2024年7月16日,广西(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启动仪式分别在上海、深圳市举行,并加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深圳经济联络和招商中心牌子。这是广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举措。
资料图:上海浦东陆家嘴夜景。张亨伟 摄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聚焦产业导向、市场运作、创新合作和多方协同,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推动牵引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广西面向长三角的综合性创新合作平台和沟通桥梁。
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各领域交流频繁,合作潜力巨大。多年来,两地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融合对接、开放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以投带引、以引促投,将打造成为新型招商引资、产业投资、技术创新、聚才引智平台,有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广西聚集。
资料图:深圳人才湾公园。陈文 摄
产业合作中心作为广西对外招商的“新桥梁”,目前已多次促成重大项目签约。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上,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首次开发和深度协同推进的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50亿元,涉及绿色化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在成立当天,就签约项目37个,总签约金额超100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
来源丨广西头条NEWS、广西日报、广西国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