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庆中秋长假刚刚过去,很多人都外出去旅行,在旅行返程之后,我们应该有哪些重点关注的传染病风险,包括怎么去应对呢?
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
蒋健敏
长假外出度假旅行回来以后,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传染病风险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流感。长假期间,大规模人群跨区域的流动,飞机、高铁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空间都比较密闭,还有车站等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呼吸道的病原也容易在这种场景下交叉传播。
第二类要关注的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风险,例如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还有甲型肝炎等等。长假期间可能聚餐较多,如果旅行去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吃了没有煮熟的食物,或者接触到被污染的餐具,就存在着得病的风险。
第三类要关注的是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例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如果去了流行的地区,被蚊虫叮咬后,就存在着感染的风险。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出境游,或者去到山区、森林、草原等地度假露营,也要留意有虫媒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针对这三类风险,给大家提三方面的应对建议:
第一方面,需要做好健康监测。旅行回来之后的1到2周内,都要非常留意自己和家人的状况,留意有没有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或者皮疹、关节痛等这种情况。旅行归来后,要彻底清洁,对衣物等一些常用的物品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我们也可以回忆记录一下自己长假行程,有没有存在不洁的饮食、蚊虫叮咬或者动物接触的情况。
第二个建议,一旦出现传染病的可疑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不要自己随便吃药,以免延误病情。就医的时候要戴好口罩,到医院的发热门诊或者肠道门诊就诊,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的旅居史或者相关接触等情况。生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做好居家的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第三点建议,建议大家要养成日常预防的良好习惯。例如,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一定要记得好好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平时,家里和办公的区域,每天都要通风,另外长假期间旅行可能劳累,建议大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避免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谢谢!
天气转凉,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逐渐进入高发季,不少人对流感疫苗存在困惑,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都要打?哪些人需要优先打?得过流感后还需要打疫苗吗?
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
蒋健敏
目前,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关于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都要接种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株的型别都可能不一样。因此,我们国家会根据全国的流感监测数据再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发布的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来调整当季生产的流感疫苗组分,让疫苗跟我们当年流行株抗原性尽可能匹配。
第二方面,我们接种流感疫苗以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也会随着时间慢慢下降,因此需要每年都接种,才能获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哪些人需要优先接种疫苗。建议是6月龄以上,没有禁忌证的人员,都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也有以下人员需要优先安排接种的:
第一类是重点人群,主要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还有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免疫力较低,如果感染流感病毒以后,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还有可能加重原有的基础性疾病,所以要优先接种。其次,是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儿童,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感染流感以后,也往往容易引发高热惊厥、肺炎、脑炎这些重症的风险,而且也有可能在托幼机构或者学校内引发聚集性疫情。
第二类需要优先接种的人群,是那些重点机构或者重点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等,还有就是6个月以下婴儿的家人。这些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以后,不仅能够预防自身的感染,而且还可以保护身边那些感染后容易出现重症的人群,所以要优先安排接种。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得过流感以后还要接种流感疫苗呢?一方面,流感病毒有很多的型别,我们得过一次流感以后,我们体内产生的抗体就仅对这种型别有效。另一方面,我们感染以后,体内的抗体保护也不能够持久,接种疫苗能够起到进一步加强,提高抗体保护水平的作用。
总的来说,当下寒露已至,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流感的高发季即将来临,还是建议大家还是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来源: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