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游桂林 不只看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 成文化打卡新地标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10-08 09:14:29 我来说说 阅读

  ↑游客在独秀峰下的石刻前,一边仔细辨认“桂林山水甲天下”字迹,一边拍照打卡。 记者黄敏 摄

  ↑游客在独秀峰顶拍照留念。 记者黄敏 摄

  ↑游客在独秀峰王城景区门前手持“桂林山水甲天下发源地”横幅拍照留念。 记者黄敏 摄

  “孩子你看,这上面就刻着‘桂林山水甲天下’!”10月5日上午,来自广州的游客赵先生站在独秀峰王城景区内独秀峰下的石刻前,一边仔细辨认崖壁上的字迹,一边向身旁的孩子讲解。他告诉记者,孩子正在上初中,想要带他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假期专门选择了桂林。而自己也早就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亲眼见到这句诗的“源头”,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这个假期,随着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的热播,这句石刻成为不少游客“文化寻根”的一站。

  石刻寻源

  一场跨越八百年的时空对话

  在桂林独秀峰东麓的读书岩附近,一片摩崖石刻群静静矗立,其中一方并不特别起眼的石刻,却承载着“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的源头。

  “很多人以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现代宣传语,其实它已经在这块石壁上静静待了八百多年。”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吴文燕在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中的讲述,成为许多游客前来“打卡”的导览词。

  纪录片中详细提及,1983年,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常规崖壁清理时,于苔藓与历史尘封之下,发现了南宋王正功所题的《鹿鸣宴劝驾诗》,其诗首联“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清晰可见。

  现场导游每天都会向游客复述这段历史:“公元1201年,时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赶考的桂林学子举办的鹿鸣宴上,慷慨赋诗,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句千古名句。”

  基于此,1984年,桂林市政府将“桂林山水甲天下”注册为旅游宣传标语。一句穿越八百多年的赞叹,从此不仅镌刻在石壁上,更深深烙印在桂林的城市名片上,吸引着无数熟悉它的人前来溯源,也迎接着全世界游客探寻的目光。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古人的赞叹穿越时空而来。”听着导游的讲解,来自南京的历史爱好者刘静感慨道,“面对石刻,才真正感受到原来这句诗不只是口号,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来自山东的李女士也说:“以前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才知道它出自这里。站在石刻前,好像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化自信

  石刻成为生动的历史课堂

  国庆假期期间,独秀峰王城景区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前始终人头攒动。游客们或俯身仔细端详斑驳的字迹,或认真聆听导游讲述背后的故事,或举起手机、相机,以石刻为背景拍照留念,力求将这一石刻的文化体验与感悟永久定格。

  “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游客来桂林,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看山看水、拍照留念。他们更渴望深度游,希望了解风景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故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与历史对话。”独秀峰王城景区的导游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主动探询石刻背后故事的游客比例显著上升,“他们会追问王正功的生平、当时的历史背景、写下这句诗的具体情境、石刻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等等细节。这对我们导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断丰富讲解内容,融入更多文史知识,力求让这些冰冷的石头‘开口说话’,讲述鲜活的历史。”

  独秀峰王城景区负责人也表示:“我们正在推动‘石刻+旅游’‘文物+传播’的深度融合,让静态的石刻‘活’起来,成为可感知、可共鸣的城市记忆。”

  据了解,国庆假期期间,独秀峰王城景区持续火热,不少游客专程为石刻而来,景区也贴心准备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发源地”横幅供游客在景区内外打卡留念。景区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将结合AR导览、数字拓印等互动体验,进一步丰富石刻文化的呈现方式,让游客“看得见、听得懂、带得走”。

  一句诗,传诵八百多年;一座城,因文脉而生动。正如纪录片《文脉春秋》中所呈现的,桂林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山水之间流淌千年的文化基因。

  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