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出站口,银发的孙秀云老人踮脚张望,浑浊的眼睛里盛满了半个世纪的期盼。当轮椅缓缓推近,她一眼认出那个刻在记忆深处的面容——没等工作人员完全停稳,她便扑上前紧紧握住轮椅上老人的手,弯下腰一遍遍哽咽:“哥哥,哥哥,我是你的妹妹呀,我可算找着你了!”这一刻,被时光偷走的50年,终于在山东省青州市火车站被泪水填满。
这场跨越2500公里的重逢,始于2019年夏天桂林乐群菜市边的街头。当时精神恍惚的老人正蜷缩在马路牙子上,胡言乱语,随地便溺。市救助管理站接到市民电话后,联合城管将他送往桂林市福利医院。此后两年,寻亲陷入僵局——人脸识别没有结果,DNA比对石沉大海,网络寻亲公告也无人应答。2021年8月,老人按相关文件要求落户安置在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落户名党林效。落户安置后,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为老人继续寻亲,但因为老人不愿开口说话,工作人员始终获取不到有效身份信息。
转机出现在与浙江台州“团圆工作室”的合作。在了解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可以采取祖籍分析的技术寻亲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决定商请团圆工作室为老人寻亲。今年4月,祖籍分析技术锁定了山东青州这个关键线索。工作人员立即两地联动,在青州民政部门配合下,找到了疑似老人妹妹的孙秀云。孙秀云今年也已经70多岁了,她表示,家里的哥哥走失了50年了,从党林效的照片和视频看上去跟已经过世的父亲很像,但是这么多年没见面,老人也不敢确认。
得知这一重要线索,青州市民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反馈给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工作人员如获至宝,马上协调孙老太太户籍地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上门为孙老太太采集DNA信息,请求团圆工作室为党林效和孙老太太进行两两比对。
等待结果的半个月里,工作人员每天往福利医院跑得更勤了——他们知道老人长期卧床,有基础病,需要防坠床,便提前准备返乡方案;发现老人有精神障碍类疾病,就请医院派出专业医护人员随行。
半个多月后,比对结果显示两人比对成功,结合背景调查,党林效为孙老太太走失50年的哥哥。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老人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有基础病,又有精神障碍,要防止坠床,返乡路途遥远……如何让体弱多病的老人平安完成这场跨越半个中国的旅程?最终,市救助管理站创造性地提出“高铁卧铺”方案——用棉被枕头在车厢地板上铺出“人造卧铺”,让老人像在医院一样舒适躺卧。
9月26日,这趟特殊的归途启程了。一路上,工作人员悉心照料,喂水喂药,更换纸尿裤;铁路部门提供便利,沿途救助站随时待命,热心旅客投来温暖的目光……一场跨越三省的爱心接力,在铁轨的延伸中温情上演。
27日清晨,当曙光洒进站台,老人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土。于是,便有了出站口那催人泪下的一幕。外甥们红着眼眶接过轮椅,孙老太太颤抖着将脸贴上哥哥枯瘦的手背,喃喃道:“回家了,哥哥,我们回家了……”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这个中秋,缺席了50年的团圆饭,终于圆满了。
从广西桂林到浙江台州,再到山东青州;从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DNA比对,到“团圆工作室”的祖籍分析,再到两地民政部门的不懈查找与暖心护送……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团圆,正是民政、公安等各部门恪尽职守、无缝接力的结果。他们用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扎实的行动,共同照亮了一位古稀老人最漫长的归家路,书写了这个秋天最温暖的篇章。
来源丨记者陈静 通讯员蔡海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