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近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壮大我区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截图。
根据《政策措施》,我区将加大力度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开展产业化和生产线建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具有引领作用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重点支持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平台、行业模型、行业智能体等开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对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产品、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资料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项目一景。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游拥军 摄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聚焦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场景,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25%,给予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在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面,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鼓励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开放数据集,根据数据类型、规模、质量及开放共享等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对获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各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集聚区和集群给予资金支持。
6月18日,在广西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机器人产业园,首台广西制造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黎寒池 摄
此外,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和培养,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服务商库,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落地。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骆万丽 郭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