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三十载 履职为民践初心——记永福县人大代表门连生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08-26 14:59:26 我来说说 阅读


门连生(左二)代表与堡里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一同入户协调解决高速公路征地纠纷。陈映霞摄

  在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波塘村,县人大代表、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门连生扎根基层已整整30年。连续三届当选县人大代表的他,始终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铭刻于心、践之于行。他以田间地头为履职阵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纾解民忧,在平凡的岗位上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扎根泥土、心系人民的初心与担当。

  听民声解民忧,办好民生“关键事”。门连生代表视群众“小事”为履职“大事”,将改善民生作为履职重点。针对波罗屯“停车难”问题,他深入农户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形成《关于在波罗屯建设停车场的建议》提交镇人大。建议得到重视后,他积极协调落实“一事一议”资金,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建成1200平方米标准化停车场,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面对部分屯组垃圾设施不足导致的“脏乱差”,他主动召集村民代表议事,凝聚共识形成建议提交镇人大,推动新建改建垃圾池13个覆盖全村,并带头开展环境整治,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热情,营造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他协助争取资金更新3个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修复2处人饮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关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让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建真言献良策,当好民意“传声筒”。门连生代表深知高质量建议源于扎实调研。他坚持制度化联系选民,每季度开展“代表接待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千家万户的心声,成为他履职尽责的“源头活水”。他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书面材料。十余年来,他紧扣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提出建议60余条。例如:围绕壮大村级特色农业,他提出加强沙糖桔、罗汉果种植培训建议,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在村举办培训班12期,惠及村民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产业技能和增收能力;针对防汛短板,他提交加固防洪堤建议,争取资金30万元对3处防洪堤进行加固维修,切实筑牢了安全防线;着眼交通瓶颈,他呼吁《关于尽快修复高普至板峡水库水毁道路的建议》。其建议紧贴中心大局、呼应民生关切,多条被评为县人大优秀建议并被采纳转化为惠民项目,彰显了扎实的履职实效。

  促发展保民利,勇当项目“护航员”。门连生代表将护航重大项目视为代表履职“试金石”。在融福高速波塘段征拆协调关键期,他主动请缨,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桥梁作用。面对村民对补偿政策的疑虑,他化身“政策宣讲员”,深入农户用“家常话”释疑解惑;他忠实履行“民情收集员”职责,建立民情台账,详细记录村民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反馈至项目指挥部和镇人大,推动形成“村民诉求—部门响应—办理结果”闭环机制,畅通了民意表达“最后一公里”。针对施工引发的临时用地恢复、便道通行等纠纷,他及时组织村民代表、施工方、镇干部面对面协商,引导各方依法依规寻求最优解。例如,东波屯农田排水受阻,他顶烈日现场勘查,迅速协调施工方修建临时排水沟,高效化解了矛盾,实现了项目进度与村民权益的双赢。在其全程参与、不懈努力下,30余起矛盾圆满化解,项目顺利推进,村民也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务工就业增加了收入。他常说的“人大代表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项目既快又好,让群众得实惠”,正是他一线担当履职的真实写照。

  从项目协调一线到田间地头,从矛盾调解现场到建言献策平台,门连生代表用三十载无言的坚守和务实的行动证明:人大代表是沉甸甸的责任,履职主战场就在基层一线。他说:“只要群众需要,我就始终牢记代表身份,继续扎根这片土地,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服务员。”(陈映霞)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