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仿野生灵芝 为何受外地客商追捧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08-22 10:18:52 我来说说 阅读

  龙胜村民杨生明林下种“仙草” 年入十多万元

  高山仿野生灵芝 为何受外地客商追捧

  立秋之后,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圳头组的一处密林中,一朵朵形态优美的仿野生灵芝,在林地之上悄然“绽放”,进入采收高峰。最近一段时间,订单比较多,村民杨生明和妻子每天都穿梭在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这些被誉为“仙草”的珍贵作物,晒干之后打包发往广州、中山、梧州等地。

  龙胜夫妇高山地带

  种仿野生灵芝

  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距离县城约50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气温比山外面低5℃~6℃。

  过去,这里因为地势起伏、山石嶙峋,难以开垦出平整的田地,常规作物种植难度较大,村民大多以砍伐山上竹木、植被为收入来源,或是外出务工挣钱。杨生明和妻子也曾是如此。如今,两人靠在家门口种植仿野生灵芝,找到一条“致富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杨生明的5亩灵芝种植基地依山而建,山上的原生树木投下浓密的树荫,给灵芝创造了天然的生存环境。

  据杨生明介绍,他们的种植基材精选枫树、青冈木等原木,不会使用药物、化肥等。“基地完全模拟灵芝的自然生长环境,林间的散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得培育出的灵芝有效成分含量接近野生灵芝。”杨生明说,“我们这里的灵芝与寻常温室培育的截然不同,菌盖厚实呈深褐色,菌柄粗壮有力,散发着浓郁的菌香。不过,用这样的种植方法,灵芝生长很慢,一年只能种一季。”

  每年7月底至9月,是仿野生灵芝的丰收季节。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生明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他说:“都是催货的电话……”

  记者在基地看到,采摘下来的灵芝经过初步清理后,被整齐地摆放在通风的簸箕上晾晒。杨生明随手拿起一朵脸盘大的灵芝,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的产品品质过硬,深受青睐,广州、中山等地的客商都是回头客了。”

  种植技术越来越好 灵芝价格节节攀升

  面对今年灵芝热销的情况,杨生明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个“坑”踩过来的,创业路上遇到过好几次大的困难。

  据杨生明回忆,他和妻子是2015年开始试种灵芝的。当年,首次尝试林下种植灵芝,由于缺乏经验,辛苦投入却亏了钱。

  “虽然我当时学了种植技术,但是野生环境下种植灵芝的难度特别高。有好几次灵芝都长大了,可就快采摘时,菌棒突然烂掉,让辛苦白费,就算侥幸存活的,品质也不好。”杨生明说,“当时,我每公斤卖80元,求着广州、福建的老板收,别人都不要,一年就亏了好几万。”

  之后,夫妻两人通过不断摸索,逐渐掌握了菌棒制作、菌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夜里要打手电巡查,防止虫害;雨季要及时排水,旱季要人工增湿,”杨生明说,“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经过三四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将出菇率提升到80%以上。”

  而随着技术成熟,加上始终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杨生明种植的灵芝,逐渐在市场上树立了口碑。“今年仿野生灵芝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每公斤300元,仍供不应求。”杨生明说。

  根据客商反馈的情况来看,虽然梧州、广州等地也种植了仿野生灵芝,但在这些海拔较低的地方,灵芝的紧实度和孢子含量、色泽等都要比高海拔地方的灵芝差一些,这也是客商们舍近求远来找杨生明的原因。

  近些年,基地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试种的几分地,到如今达到5亩,夫妻两人的年收入增加到了十多万元。

  更难得的是,这样的林下种植不仅没有破坏生态,反而促进了林木生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热心传授“秘诀” 带动乡亲一起增收

  随着杨生明种植仿野生灵芝成功,周边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甚至有梧州、深圳等地的种植户专门赶来。对此,杨生明总是倾囊相授,如今已带动十余户村民参与林下灵芝种植。

  “以前砍树卖钱,现在靠林致富。”村民刘大姐告诉记者,她家今年种了2亩灵芝,预计可增收4万多元。

  对于仿野生灵芝这个宝贝,杨生明有着更远的规划。他说,如果能促进灵芝产业形成规模,可以进一步建设精深加工车间,开发灵芝孢子粉、灵芝切片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或是对接一些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发相应的灵芝产品。

  对此,马堤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林下灵芝种植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看到杨生明夫妇灵芝种植有了成效,不少农户跃跃欲试。这种种植模式不需要砍伐树木,反而要保护好山林,让村民们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政府未来也有计划尝试开展推广,并提供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服务,为种植户提供便利,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记者陆鑫 文/摄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