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忠魂: “誓与桂林共存亡”的阚维雍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8-18 09:49:45 我来说说 阅读

  阚维雍(记者陈静翻拍)

  位于七星公园霸王坪的三将军殉职纪念塔。 记者陈静 摄

  □本报记者陈静 张苑

  英烈档案:阚维雍,原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1师少将师长。1944年11月,他奉命率领部队防守桂林,抗击日军入侵。守城期间,他率部奋勇杀敌。在桂林城破之际,他举枪自杀殉国,表现了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和刚毅勇烈。新中国成立后,阚维雍相继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寻迹:桂林三将军塔前的时空对话

  从七星公园博望峰下拾级而上,石阶缝隙里不时冒出倔强的野花,紫红色的酢浆草与淡白色的野菊点缀其间,仿佛大地无声的礼赞。行至霸王坪,转过一道弯,苍松翠柏掩映下,一座灰白色的柱形塔突然撞入眼帘——塔身“殉职纪念塔”五个颜体大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一笔一划如刀刻般深邃。细看塔身正面,阴刻的文字已有些许风化:“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公济桓、陆军第一三一师师长阚公维雍、陆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吕公旃蒙殉职纪念塔”,背面刻有蒋中正亲笔题词——“济桓、旃蒙、维雍同志及守城阵亡将士千古英风壮节 蒋中正”。这座修建于1946年的纪念塔高约6米,为四方柱形,采用桂林特有的石灰岩砌成。塔底三阶石基上,细密的裂纹记录着近八十载风雨的侵蚀。

  沿石阶继续向上,落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登上博望峰顶,整个桂林城在眼前豁然展开。傍晚时分,一阵山风掠过松枝,松针摩擦的沙沙声里,恍惚夹杂着遥远的金铁交鸣。此刻,山下的桂林城正华灯初上,解放桥上的车流化作光的河流,滨江路的霓虹倒映在漓江水面,与当年将军望远镜里看到的烽火狼烟恰成最震撼的时空对话。这璀璨祥和的景象,想必就是英烈们舍命守护的明天。

  烽火记忆:城破之际他自戕殉国“誓与桂林共存亡”

  1900年,阚维雍出生于柳州一个书香之家。1919年“五四运动”后,阚维雍深感国家将危亡,毅然决定弃医从戎,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学堂,后又进入南京陆军工兵专科学校、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深造。1940年,他率部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因战功卓著,两年后升任第31军131师少将师长,率部担负桂西南防务。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衡阳会战后,日军调集数个师团10多万兵力直逼桂林。8月,阚维雍奉命率部从驻地钦州、防城港徒步开赴桂林,9月中旬抵达即投入紧张备战。

  当时防守桂林城的部队仅有两个师多点,兵力不足2万人,不少将领都认为“死守三个月”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有的已私下做好逃跑准备。阚维雍没有被敌人的凶焰吓倒,夜以继日地督导部属疏散居民,抢修工事,勉励士兵奋勇杀敌,誓死保卫桂林。

  1944年10月4日晚,他给亲人写下两封家书。一封写给兄长,他在信中说:“不独不怕敌人来攻,正恐其不来攻也!”另一封写给妻子罗咏裳,他告诉妻子:“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战死叫做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其忠诚报国之壮志溢于言表。

  1944年10月28日,桂林保卫战打响,日军重点攻击东、北两面,131师防守阵地遭到沉重打击。阚维雍指挥官兵凭借溶洞地形节节抵抗,予敌以重大杀伤。敌人接连施放毒气并喷射火焰,坚守在七星岩的391团8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史称“八百壮士”。

  11月9日,大批日寇渡过漓江,向桂林城发动全面进攻,阚维雍指挥退入城内的官兵顽强抵抗。当日下午,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午夜弃城突围。阚维雍慷慨陈词,提出坚守桂林的建议,但遭拒绝,遂愤然离场。

  当晚7时许,阚维雍返回师部,召集有关人员布置突围后,以命令的口吻说:“你们突围出去,我不能走。”说罢写下绝笔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桂林的防守失败了,相信中国是不会亡的!”从容安排后事后,阚维雍以稍事休息为由进入寝室,将灯熄灭,随即举起手枪自戕殉国,时年44岁。

  次日,桂林沦陷。日军进城后,将阚维雍的遗体重新殡殓,葬于桂林城防司令部,立一木牌作为墓碑,并对天鸣枪三响,以示钦敬。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晋阚维雍为陆军中将师长,并为他举行国葬。新中国成立后,阚维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阚维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的桂林又成了游客的天堂。七星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欢笑声回荡在当年血战的岩洞前。微风拂过,花瓣轻轻落在刻着“誓与桂林共存亡”的碑文上。漓江游船的汽笛声与当年冲锋的号角声在时空中交错,解放桥上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恰似无数英魂守望的目光。

  风过七星岩,松涛阵阵,仿佛仍在传诵那句诗“断头不做降将军”。而桂林城每一盏亮起的灯,都是写给英雄的回信:这盛世,如您所愿。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