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4个项目
获评广西工业遗产
获评数量位列广西第一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实习生宋宛欣)近日,自治区工信厅公示了“第二批广西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全区共有7个项目上榜,其中桂林占据4席,分别是桂林物资设备供应站、桂林九华油库、桂林市电子衡器厂、马岭镇工艺美术厂,获评数量在广西各设区市中位居第一。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桂林曾书写过辉煌的工业篇章,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产值一度占据广西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深厚的工业积淀为桂林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工业遗产,工厂车间、机床设备……这些遗产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特色,见证了桂林工业的辉煌,承载了桂林工业的历史,更是阅读桂林的重要物质载体。
据悉,广西工业遗产申报范围主要包括: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及构筑物,以及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遗产应具备较高的历史、科技、社会或艺术价值。
市工信局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我市入选的4个广西工业遗产项目,具备多方面显著特质:在广西历史或行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广西的发端,对广西工业化进程起到显著推动作用;与广西经济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联系紧密,能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及相关社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项目构成的工业景观独特性或代表性较强,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其设备设施、建构筑物、产品对某一生产技艺或企业代表性突出;对工业美学和现代工业设计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保护状况上,这些项目完整程度较高,现存核心物项能完整呈现有代表性的生产布局、生产工艺或相关生活场景等。
“工业发展进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效保护工业遗产其实是在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同时,抢救工业遗产也有助于减少建筑垃圾,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该人士表示,工信部门将深入挖掘我市工业遗产资源,指导相关企业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桂林工业历史、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