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夏日快乐是糖水,“祖宗严选”消暑招还有更绝?

来源: 广西头条NEWS 2025-07-15 10:17:12 我来说说 阅读

  夏季来临,广西的解暑美食花样繁多,避暑路线层出不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避暑妙招。最近“抱冬瓜睡觉”火了,这“天然水枕”成了网友追捧的消暑招。而古人早有同款智慧——“竹夫人”凭借竹材的天然凉感与网眼设计,已清凉了千年。不过,“老祖宗严选”的消暑妙招不止这些,就像广西人懂糖水的甜,古人也懂借自然之力消暑,夏日里尽显纳凉的智慧。

  睡觉抱个“竹夫人”

  千年消暑同款姿势

  最近网上刮起一阵

  “抱着冬瓜睡觉”风

  据说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

  类似“天然水枕”

  当人体接触冬瓜时

  它能快速吸收体表热量

  关键是保质期长、价格不贵

  网友们纷纷晒出好评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而古人的“竹夫人”

  与抱冬瓜降温

  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竹夫人”

  从古至今备受青睐

  目前已知最早有关

  “竹夫人”的记载见于唐代

  时称“竹夹膝”

  可抱可搁脚

影视剧中怀抱竹夫人睡觉的场景。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唐代诗人陆龟蒙

  《以竹夹膝寄赠袭美》曾写过

  “截得筼筜(yún dāng)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

  一句道尽竹夹膝的清凉

  可见是古人消暑利器

  大约到宋代

  “竹夹膝”逐渐被“竹夫人”之称取代

  苏东坡、陆游

  都曾写入诗中

  苏东坡:“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陆游:“瓶竭重招麴道士,空床新聘竹夫人。”

  看似简单的设计

  却藏着古人的小巧思

  选材自带凉感,透气不闷汗

  网眼设计藏“风洞”,感受“穿堂风”特效

  可DIY放入芳香植物

  连呼吸都是清爽的香

  “老祖宗严选”值得拥有

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深井“冰”瓜

  老祖宗的消暑偏方

  在广西

  夏天的快乐在一碗

  冰冰凉凉的糖水里

  冰凉粉、冰豆浆、冰槐花粉

  木薯糖水、黄皮绿豆沙......

  物美价廉的糖水摊

  已成为广西极具代表的街头文化

  没有什么比在30℃+的夏天

  捧着一碗冰镇糖水更治愈的事

梧州龟苓膏。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所以古人想尽办法

  也要在夏天喝上冰镇冷饮

  早在先秦时期

  人们便会在冬天挖冰块储存在地窖中

  以备热夏使用

  当时藏冰的冰室被称为“凌阴”

  可以一直把冬冰储存到夏天

  盛冰的铜器储物箱则称“冰鉴”

  算是古代的冰箱

  汉长安城(西安)中的巨型皇宫藏冰遗址。来源:“美术报”微信公众号

  可家里用不起冰怎么办?

  百姓家里的井就是“天然冰箱”

  井越深

  制冷效果越好

  “井藏法”既能制冷又能保鲜

  把沙甜的西瓜装进网兜

  系上长绳

  往井水中一扔

  泡上半天再捞起来

  切开吃上一口

  哇,透心凉

图来源:萧山发布

  纳凉消暑

  要把夏天过成诗

  夏日避暑胜地

  从古至今

  似乎都藏着相似的智慧

  寻一处清凉地

  把酷暑拒之“门外”

  深山林间、溪畔泉边

  那份对“透心凉”的执着

  却跨越了千百年

百鸟岩。来源: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古代的夏天流行举办“避暑会”

  那叫一个热闹

  古人户外纳凉

  专挑景致优美的地方

  荷塘边闻着荷香吹风

  竹林里听着叶响乘凉

  凉亭水榭里摆上小桌喝茶

  或干脆泛舟湖上随波漂荡……

  《兰亭图并书序》卷(画芯部分),明,许光祚,绫本设色,纵27厘米,横136.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就说那风亭水榭

  临水而建

  既能歇脚赏景

  又能凭栏吹风

  古人爱聚在这里乘凉

  下棋、设宴

  夏日的暑气早已被吹散

宋《槐荫消夏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来源:郑州文旅

  广西头条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中国国家地理、郑州文旅报道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