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
无论是身上还是手上
一出门总是汗涔涔的
不仅黏糊糊的还易引发各种皮肤疾病
比如夏季手上容易长的小水疱
一发作就奇痒无比
这种小水疱被称作汗疱疹
如何预防汗疱疹
有哪些干预方法
图源:生命时报
又痒又丑的水疱是汗疱疹
汗疱疹发病具有季节性,通常在夏天最明显,冬天会自愈。这些透明密集的水疱多发于手指侧面、手掌、指端皮肤,干了会脱皮,不仅反反复复,还特别的痒,非常折磨人。
它具有这些特点:
多为粟粒大小,有的稍高于皮肤,有的隐藏在皮肤之下。水疱成群发生,左右对称发病。
水疱内含有清澈的疱液,可能会伴有瘙痒或烧灼感。
水疱一般2-3周后会干涸脱皮,露出皮肤,此时可能伴有疼痛感。
反复发作,有时旧疱未愈新疱又起。
大多伴有手足多汗。
常见于青壮年群体,孩子和青年人得的比较多,很少见到老年人长汗疱疹。
图源:生命时报
汗疱疹是怎么长出来的
汗疱疹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在水疱形成过程中,汗腺导管并不受影响,而是一种发生在皮肤上的湿疹样超敏反应。有汗疱疹的人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01遗传因素
临床中,发现有少数患者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
02手部感染
真菌感染是引起汗疱疹发病的原因之一,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等。
03接触性刺激
接触一些药物化学制剂如呋喃西林、香料、重铬酸钾等,可能会引起汗疱疹。佩戴含有镍或铬等金属的项链、耳环、手镯等物件也可能引起汗疱疹。
04日光照射
汗疱疹可被UVA(UVA波段是紫外线波长的一部分)诱发出来。
05出汗太多
夏季人体出汗多,皮脂分泌更旺盛,尤其是油性皮肤的人,总感觉自己黏糊糊的,很不清爽,极易导致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汗疱疹。手部多汗的人,可能比普通人更易患汗状疱疹。
06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以及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应激等也会诱发汗疱疹发生。
07个人体质
一些人的皮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其他人更加敏感,尤其对风吹、日晒、温度湿度变化等不能耐受,轻微刺激即可诱发。
08过度清洁
有人认为汗疱疹是清洁度不够导致的,因此会频繁洗手,其实,过度洗手反而会加重症状,洗手液、肥皂等,都会带来刺激。
关于汗疱疹的四大误区
■ 汗疱疹会传染
不会!汗疱疹不是“脚气”长在手上,也不会传染。但是掐破水疱会导致皮肤破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 汗疱疹能靠勤洗手洗掉
这解决不了问题,过度洗手反而加重症状,不如避开刺激性的洗洁剂、肥皂来得有用。
■ 挤破后的水流到哪,水疱就长到哪
不会!因为汗疱疹的生长比较密集,恰好长在附近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不过即使很痒,也一定要少挠或不挠。注意不要挤水疱,更不能拿针挑,否则破坏皮肤毛孔会导致更多水疱形成,还容易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等严重后果。
■ 汗疱疹可以不用治疗
汗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2周可自愈,但如果出现化脓感染或长期迁延不愈,记得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病期间注意减少接触碱性洗护用品,比如肥皂、洗衣液、清洁剂;尽可能避免一切刺激手部皮肤的因素,如用手直接接触山药;清洗物品时手戴乳胶手套。如果切水果、做家务等实在避免不了,可以戴两层手套,在外层乳胶手套内再戴一层纯棉手套进行劳动,并且在出汗时尽快更换。
生活中还要做好这些细节
01保持手部清爽干燥
平时要避免搔抓、烫洗,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过度清洁,少接触消毒液、洗手液、酒精等刺激性化学物质。
02避免接触某些金属
留意戒指、手表和手链等首饰,长期接触水分时,合金成分可能会释放,引起皮肤问题。如果有可疑情况,建议少戴或不戴首饰或者接触水前先取下来。
03保护好皮肤屏障
夏季要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外出要做好防晒。手部皮肤保湿可增强屏障功能,降低汗疱疹的发病几率。洗手选择温水,洗后擦护手霜,少用香精等添加剂较多的产品。
04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避免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不要过度劳累,保持每天6~8小时的睡眠。
05饮食清淡&保持运动
饮食清淡一些,少吃肥甘厚味或者辛燥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来源:健康八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生命时报、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