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用奉献温暖他人 用行动传承家风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2-23 10:22:40 我来说说 阅读

▲赖家明全家温馨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邹典怡

  赖家明,在检察系统勤勉工作几十年,投身公益二十一载,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检察官,并荣获多项个人荣誉。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无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天空。而他的家庭,也在他二十余年的不懈坚持和影响下,传承着无私奉献的优良家风。

  爱心种子,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如果将爱留在小家,那么这是一种小爱。如果用爱来温暖他人,那么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大爱。而赖家明就是这样一个心怀大爱的人。

  2000年,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深深触动了赖家明的心。当他看到犯罪嫌疑人的母亲在探视时与儿子抱头痛哭的场景,便萌生了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传授法律知识的决心。“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我能帮一个是一个,一个都不能放弃。”

  2004年,赖家明成功发起并成立了永福县“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这一坚持便是21年。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的爷爷靠着收山货、卖苦力勤恳地拉扯大我的父辈,我的父亲靠种地、母亲靠卖米粉养活了我们,供我们读书。尽管家庭不富裕,但他们对待邻里和家人都十分善良。他们善良且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赖家明说。

  据不完全统计,赖家明和他的团队共走进了100多所中小学校,行程超过10万公里,开展了2000多场法治活动,影响了60多万师生和家长。

  赖家明的妻子封涛,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志愿队成立后,她是第一位志愿者。21年来,更是默默坚定地支持赖家明开展公益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她更是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赖家明的儿子赖汝遥,在这个充满爱与奉献的家庭中成长,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对社会和身边人的奉献和关怀。

  家风熏陶,伴随孩子成长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赖汝遥从小就学会了与人为善,懂得了奉献。“小时候可能不太懂什么叫无私奉献,但我会学着父亲的样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多为他人考虑,有人需要帮忙就搭把手,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赖汝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小,他见证了父亲开展公益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也看到了母亲如何在教育工作中默默耕耘,用知识和爱心滋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桩桩件件,让赖汝遥深刻理解了奉献的真正含义。

  “以前媒体不发达的时候,父亲经常会跟我说一些他们去做公益的故事,每次都是滔滔不绝,我能感受到他言语中的快乐。后来有了相机、手机,经常能看到他们去做公益的一些照片,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赖汝遥说,“我看到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每当父亲收到孩子们的来信和感谢信时,那脸上洋溢出的满足和幸福。

  采访当天,记者也有幸看到了这些堆积成山的感谢信。“谢谢赖老师”是这些感谢信中出现最多的话语,孩子们也许不善言辞,却用最简短的话语,表达了最真挚的感情。

  21年来,许多孩子在赖家明的帮助下,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而志愿者团队,也从最开始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赖老师工作室”现已成为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统一品牌。

  赖家明夫妇二人,用自己的行动向下一代传递: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多少。

  传承家风,奉献之花继续绽放

  如今的赖汝遥也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更加努力向父亲看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工作常常伴随着困难,但是每次遇到困难我都没有放弃,像父亲做公益那样,一直坚持。”赖汝遥说,“身边的人有困难或者有问题,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做一份我自己的贡献。”而在生活中,他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奉献”的家风。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奉献的心,用正能量去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022年,赖家明一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我认为,无私奉献不仅是个人的品质,也是整个家庭的精神财富,更是社会发展的‘灯塔’。”赖汝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