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活力满 万物气象新 ——写在象山区2025年两会召开之际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2-20 15:28:54 我来说说 阅读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李佳利 陶妍

  扑面不寒的二月春风,带来了春的讯息,也带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

  回望、复盘,商议、定调,笃行、奋斗。在这充满希望的一年之始,来自象山区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翘楚齐聚一堂,共商高质量发展之道,为新的一年锦绣篇章埋下精彩伏笔。

  去年是踔厉奋发的一年。30万象山儿女俯下身,苦干破局打开了一方新天地。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3.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城南热土,携手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象山脚下,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体象山儿女正凝聚共识,点亮信心,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昂首阔步满怀自信地走在希望的春天里。

  数据里的高质量发展:红火而生动

  经济上富民,政治上重民,文化上惠民,社会上安民,生态上利民。回顾过去的一年,象山区这个“老城区”踊跃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完成了一套精彩的“拼经济、稳增长、上项目、促投资、惠民生、保稳定”自选动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3.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一个个跳动的数据,为城南这方热土写下了红火生动的注脚。

  重大项目被誉为“龙头”,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特色,方能告别“千城一面”,脱颖而出。去年,象山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0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一。航空航天产业园(二期)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教育产业园等1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紧盯政策所向、象山所需、群众所盼,精心谋划储备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33.2亿元。

  “两瓶酒、一座山”,构成了象山区的工业、旅游两大支柱产业。“两瓶酒”,指的是桂林漓泉和桂林三花。去年,象山区继续在酒瓶子里做大文章,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产能提质升级,燕京(漓泉)设备更新项目,桂林三花白酒提升改造、巴斯波皮具数智化转型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加快高新区象山园建设,二塘标准厂房实现竣工交付,湴塘工业园企业入驻超90%。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资金6500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成交额9459万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1.5亿元,同比增长99.2%,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库,年内12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

  文旅融合走出“象山新路径”。象山公园在2022年实行免费开放后,犹如激起千层浪的一块小石头,为旅游业注入革新的活力。去年,象山区持续推进环象山景区经济带扩圈增收,300余户商家入驻“一键游广西”平台。深化全域旅游建设,挖掘甑皮岩遗址、李宗仁府邸等抗战文化旅游线路,提升阳家网红铁路、四合下月古道等近郊旅游线路,全年接待游客1119.4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51.8亿元。2项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3个品牌获区本级非遗项目认定,大力推介“桂林经典”、象山精品,培育并通过认定桂林“城市礼品”10个。

  蓝图里的绿色接力棒:山青、水绿、天蓝

  青山绿水金不换。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桂林山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份牵挂萦绕了半个多世纪。

  坐拥漓江城市段的黄金岸线和桂林的“城徽”象鼻山,象山区肩上的生态环保责任更显重大。“十四五”以来,象山区紧紧握住“绿色接力棒”,不掉棒、不漏棒,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倾尽全力守护好碧水青山,切实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底色。持续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一双双眼睛牢牢“盯住”山水,让“四乱一脏”无所遁形,用实际行动当好守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去年,象山区实施了水质提升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排污口溯源治理、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完成了污水管网12公里及建安路片区雨污分流整改。万福路污水提升泵站建成启用,彻底解决了黄村鸡鸭批发市场污水直排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宁远河工程竣工验收,南湾河工程加快推进。谋划实施西干渠及造船厂片区治污工程,获得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600万元支持。瓦窑水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与此同时,依托数字环境监管平台建设,象山区还实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全天候智能监管,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常态开展巡山护山行动,26个森林变化图斑核查率达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象山区用一张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兑现着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

  时刻放不下的民生情怀:安稳、温暖、幸福

  “民生小事”皆是“国之大者”。菜篮子和米缸子满不满?老人上医院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办?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吗?群众所盼,就是政之所向。去年,象山区在民生领域支出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就业、参保,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去年,象山区以真金白银“兜”起了民生底线。发放就业补助资金72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53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均超额完成任务。按时发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2376.6万元。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道德经》中,老子描绘了一幅人类理想生活的图景。对于中国人而言,能够有一个宜居的环境,住得下、住得稳、住得好,就是莫大的幸福。去年,象山区千方百计破解了鑫桂佳苑、德天商业广场、龙船坪14号等楼房的办证难题,经政府代办269户如愿拿到房产证。实施城乡照明提升行动,为32个社区、自然村安装路灯442盏。改造老旧小区42个,春天颂、象山悦等新建片区加快提升,环城南路片区城中村改造进入征拆阶段,950套城市危旧房陆续开工改造。老城区人行道海绵化改造全面启动,60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净瓶山新桥顺利竣工通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36万平方米,交付“保交房”209套。

  “一老一小”能否得到妥善照护,牵动着社会的目光。去年,象山区着力在医疗、养老、托育方面下功夫,实现了“病有所依,弱有所扶,幼有所育”的愿景目标。南溪山医院急诊综合楼建成封顶,万福医院、银海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铁路康养中心康养楼实现竣工,桂林夕阳红、康颐养老获评四级及以上养老机构,平山街道力创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同心社区获评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辖区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增至4个。全面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兑付补助1406.5万元,惠及计生家庭3495人。

  朗朗书声,是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声。象山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去年更是达到了1.85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象山区从“教育大区”到“教育强区”的华丽升级。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象山区还开展“校园餐”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辖区荣获自治区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民主小学、将军桥小学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3所民办幼儿园通过自治区普惠性幼儿园认定。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中,“幸福”二字被反复提及。秉承着“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执政理念,象山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办妥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大小事。如今的城南热土上,幸福指数含金量仍在节节攀升。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园林植物园体育公园、即将建成的“百亩荷塘”、格桑花带……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充满希望的象山区,正向所有人敞开怀抱。

  奋斗是时代的注脚,实干是梦想的阶梯。两会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征途漫漫唯有笃行不怠。在新的一年里,象山人正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向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冲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城南热土上,更多属于象山区的传奇即将涌现,变为美好现实!

  (图片由象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