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强力推动桂林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2-19 10:11:51 我来说说 阅读

  5家企业6个新品获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强力推动桂林新旧动能转换

  □本报记者陈娟 通讯员帅小龙

  2月17日,记者从市科技部门获悉,日前在南宁举行的2025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桂林市一批创新性成果备受瞩目。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以及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全尺寸大空间高精度数控面齿轮磨齿机(型号:YKF7380)”和“五面磨削龙门平面磨床(型号:GM-CD3025C∕12G)”等5家企业的6个新产品,被认定为2024年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其中,桂北机器成为本年度广西唯一一家有两项新产品获得认定的企业。

  这张“桂林制造”交出亮眼成绩单,是桂林市推动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孕育出的丰硕成果,不仅彰显了桂林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桂林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

  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近年来,桂林市通过鼓励企业主动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1月,由桂林桂冶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进行系统联调。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在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封锁,也成为我国超硬材料行业近30年来最重大的技术突破。

  桂林桂冶前身为桂林冶金机械厂,曾面临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通过与南方科技大学开展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桂林桂冶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实现了在“高端实验机”领域的突破。如今,公司不仅能生产重型、精致型、标配型高温高压新型大腔体成套压机,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在更新换代国内存量“老、旧、小”压机方面发挥了领军作用,为超硬材料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贡献了“桂冶力量”。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

  桂林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以“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为标志,“桂林制造”正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桂北机器是广西唯一能生产4级以上精度机床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作为一家拥有50余年历史的传统磨床制造企业,桂北机器也同样曾面临技术迭代缓慢、产品结构老化等问题。然而,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合作,企业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八轴五联动数控面齿轮广域磨削专用机床“全尺寸大空间高精度数控面齿轮磨齿机(型号:YKF7380)”。

  该机床具备全尺寸设计、大空间结构和高精度加工的特点,工件可加工尺寸范围大,适用于航空、兵器、工程机械、高端机床等多个领域。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展成加工空间和大接触区面积等部分技术指标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这一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面齿轮产品的加工性能、加工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国产面齿轮产品质量跃升和产业链生态体系的自主可控。

  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构建良性生态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桂林市科技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市政府出台《桂林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支持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等措施,从政策层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

  同时,市科技局还开展了“科技服务百企大走访”“百名博士进百企”“企业科技特派员”等行动,推进“科技筑梦先锋号”党建引领服务企业等活动,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诉求制定个性化推进方案,帮助企业寻找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机会,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生态。2023年11月,市科技局局长曹方明与桂林桂冶负责人一同赴南方科技大学,与南科大原副校长、中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首席科学家赵予生团队交流座谈。2024年7月,市科技局副局长蔡洁与桂北机器负责人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王延忠教授团队进一步细化项目合作方案,推动在我市开展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的研制及产业化。

  “让科研与产业之‘手’握得更紧。”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桂林桂冶与南方科大,桂北机器与北航的合作,验证了跨区域科技合作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生态重构方面的多重价值。这种模式不仅为老企业注入创新基因,更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桂林样本”。

  下一步,桂林市将继续深化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