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樟树发新枝 全州“树坚强”何以重焕生机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02-14 10:35:23 我来说说 阅读

  古樟树抢救工程标识牌。记者韦彦青 摄

  古樟树的早年实景图。(通讯员邓琳供图)

  千年古樟树发新枝 背后是17年坚持不懈的保护与努力

  全州“树坚强”何以重焕生机

  近日,全州县大西江镇锦塘村委王家村的一棵千年古樟树长出了新枝叶,这让村民们兴奋不已。同样高兴的还有全州古树保护部门,老树发新枝,说明他们17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千年古樟树又长新枝

  近日,记者来到王家村,远远就看见村口有几棵枝繁叶茂的樟树,那棵千年古樟树就在其中。

  走近细看,这棵古樟树有些“老态龙钟”:整棵树“颤颤巍巍”地靠水泥墩支撑着,主要枝干有被烧过的痕迹,整棵树仅剩下一侧的树皮给枝叶供给营养。

  据了解,1998年出版的《全州县志》曾这样介绍它:王家古樟,位于大西江镇锦塘村公所王家村。树高30余米。8条树枝生长粗壮,树冠茂盛,遮荫10余亩,1000多人可围坐树下乘凉,据当地村民反映和有关专家考证,此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为世上罕见的大古樟。

  2008年,这棵古樟树获得“广西古树名木保护牌”的挂牌。全州县林长制工作站站长蒋永明介绍,当时相关林业专家重新对这棵古樟树进行检测,该树树龄达1250年,当时该树高34米,树径需13人环抱,树径10.76米,下部有53根大小不一的树根露在地表,总长达241米。

  如今,这棵古樟树仅剩下不足四分之一枝干,全州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测量,目前它的树径约7.3米。

  别看这棵古樟树看上去有些“迟暮”,却依然富有生命力,前不久,它又发新枝了。

  蒋永明介绍,自2008年抢救以来,这棵古樟树已经萌发了4根枝条,这第4根就是今年春天长出来的。“长出新枝条,说明这棵古樟树是存活着的。”蒋永明说,目前古樟树的根茎完好,村民们都称这棵古樟树叫“树坚强”。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距离这棵古樟树不到20米的地方,还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这三棵樟树围在一个大树池里,占地几百平方米。蒋永明介绍,这两棵樟树的树龄分别为360年和260年,它们都是从那棵古樟树的树根部位生长出来的,可以说是古樟树的子孙辈。这足以说明这棵古樟树根茎发达,养分充足。

  历尽沧桑多次“死里逃生”

  古樟树历经千年风雨,陪伴着村民。

  王家村村民王永茂介绍,他记得,古樟树过去要比现在茂盛得多,只要不下雨,树下就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到了夏季,古樟树就像一把大伞,为村民遮荫。村民们干完农活,都会在树下休息一会,拉拉家常,下棋玩牌。

  古樟树自然也经历过一些劫难。

  王家村村民王永茂听同村的老人描述,上世纪四十年代,当地曾患蝗灾,古樟树的树叶惨遭蝗虫嚼食,整棵树几近光秃。好在村民集资购药水喷洒,毒死群蝗,古樟树才幸免于难。

  同样是在那个年代,有一年冬天,一个孩子用干柴草把古樟树的蔸部洞穴当窑门烧,不久便将树引燃,霎时浓烟滚滚,惊动了村民。幸亏族老王魁足智多谋,他指挥村民先将树蔸下的洞穴用泥土堵死,又让村里身手敏捷的后生上树用田泥封堵出烟的地方,大火不久后便被扑灭,古樟再一次死里逃生。

  据全州县林业局资料记载,1985年5月,古樟遭到一场雷击。2008年,古樟又遭雷电劈击,受损严重,主干裂成了两半,几乎是灭顶之灾。

  17年坚持不懈的保护

  古樟树遭雷击后,全州县高度重视对它的保护治理工作。2008年启动了古樟抢救工程,拨专款保护培植,并制定保护古樟的村规民约。当地群众捐千余担农家肥,然后再填上肥沃的泥土,并用石头砌成1.5米高围栏加以保护。如今,全州县林业部门每年定期对这棵古樟树进行杀虫治理追肥。

  在当地部门和群众的努力下,这棵古樟树活了下来。村民们很激动,并在古樟树下的石头上雕刻了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

  近年来,全州县在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排查,并积极争取资金,重点对一级古树进行抢救复壮。通过制定“一树一策”方案,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利用最新技术,“因树制宜、因地制宜”对古树进行立地环境清理、树洞修补、树体清腐防腐、枯枝和内膛枝清理、病虫害防治、根系复壮、营养补充等一系列抢救复壮“手术”。同时,还采取了修建防护栏、建设支撑杆等保护措施。经过抢救复壮,这些古树逐渐恢复生机,目前已枝繁叶茂。

  根据最新普查,广西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录存全州县古树名木保护共2071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36株,二级保护古树279株,三级保护古树1487株,准古树(80一99年)269株树,遍布全县18个乡镇的2000多个村屯。这些古树名木成为了当地村屯的标志,村民心中的“乡愁树”,不仅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也具有较强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价值。

  全州县林业局负责人说,保护古树名木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内容,是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将加大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完善“一树一档”,优化美化“一树一牌”,严格实施“一树一策”,切实落实“一树一人”,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文化,讲好“一树一故事”,推进古树名木资源合理开发。

  记者韦彦青 通讯员邓琳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