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保护传统村落的经验做法,形成并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其中,广西的五项措施上榜被推广至全国。这是广西经验的第二次上榜,上榜内容体现了广西保护经验的愈加丰富、成熟,同时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资料图: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明清建筑群。陈冠言 摄
广西这五项经验引起全国关注
广西的五项保护传统村落的措施
上榜《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
1、开展了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2、灌阳县建立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孪生—重生”数字化保护模式,并制作传统建筑建造技艺解构演示视频
3、在中国传统村落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举办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群众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春节民俗风采
4、积极开展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和认定,推荐传统建筑工匠入选2024年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
5、制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评估细则(试行),加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项目的评估、验收、督导与管理,跟踪评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成效
广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近年来,广西聚焦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村落众多的地区,深入挖掘并展现广西在古村古建保护领域的先进实践与创新探索。
2022年,灌阳县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同年,广西筹措资金2.6亿元,在包括灌阳县在内的11个县(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让传统村落焕发蓬勃活力。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先后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建立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孪生—重生”数字化保护模式
广西通过多形式展示推广传统村落,加强文化挖掘和数字建设。建设广西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的动态监管。灌阳县成为广西首个实现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覆盖的县。
灌阳县建立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孪生—重生”数字化保护模式,并制作传统建筑建造技艺解构演示视频,详细解读当地传统建筑的营建智慧。再现了灌阳县传统建筑的独特风采,为群众提供了足不出户也可以观赏到传统建筑魅力的机会。
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山水风貌。来源: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展示乡村民俗风采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建筑的“静态”保护,更是文化与生活的“活态保护”。通过新媒介的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可以越来越深入地编织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在今年2月3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中国传统村落平岩村举办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群众文化活动。活动以“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为主题,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当晚全网互动量189.64万,传播量10.51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春节民俗风采。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游客在体验拦路迎宾民俗。龚普康 摄
广西因地制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介绍,2024年以来,广西制定出台《广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评估细则》,推进《广西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编撰、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为依托,培育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秀水村,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高友村等一批特色传统村落,推动集中连片示范项目实施落地。
在探索保护发展新模式方面,广西注重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民居转化为非遗传习基地、文化研究中心等,激活村落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传统村落+”模式,将传统村落与文化、农业、健康等各项工作相融合,推动县域发展“一盘棋”。贺州市钟山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还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让传统建筑在内的众多闲置农房变身成为“黄金屋”。
广西头条综合广西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