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边的反诈夜市,剧场里的反诈脱口秀,校园里的反诈大喇叭……为了加强反电诈宣传工作,桂林市公安局对全市反诈宣传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复盘,坚持以“线上+线下”模式为依托,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不断优化宣防举措,织密织牢反诈宣传防护网,反诈宣传工作从以往“零敲散打、急于求成”向“系统体系、常态长效”方向转变,营造了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反诈宣防工作迈上新台阶。仅今年1—11月全市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2%,损失同比下降43%。
靶向宣防,守护人群更精准
“桂林市反诈中心提醒:扫码领奖品再被拉进群,请诱导充值做任务;陌生电话称保险、会员到期,不续费每月要扣费800元或2000元,诱导下载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都是诈骗典型套路,请提高警惕。”针对电话引流,桂林市反诈中心制作简明扼要的高发类电诈案宣传短信,组织全市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向客户群体发送触达。这是桂林市针对隐患环节精准宣防的具象化体现。
此外,桂林市还致力于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的靶向宣传。针对高发的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案件受害人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的特征,组织全市在中老年人容易聚集的菜市、医院、社区等地方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对案件受害人职业属性和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持续推出反诈必修课——教师篇、医护人员篇、财务人员篇、公职人员篇等系列推文,吸引特定职业、特定易受骗群体“对号入座”点击观看。
创新方式,反诈宣传更入心
“网上QQ要汇款,多方核实防诈骗。骗子手段千变万化,提高警惕远离诈骗!”“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千万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和电话卡,以免成为骗子的帮凶,悔恨终生……”这是桂林市公安局反诈民警开着警车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巡逻宣传反诈的日常。
“脱口秀舞台是一个宣传反诈知识非常好的平台,在听段子的同时,还能记住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但是演出结束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放松警惕,不然将成为骗子眼中的‘段子’。”11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活动在桂林市七星区“可以喜剧”剧场举行,这次脱口秀的主角并非大众通常认知中的专业演员,而是来自桂林市新型网络犯罪侦查支队的反诈民警林仲文。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反诈知识融入一个个段子与真实案例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既欢乐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演出。
反诈+大喇叭、反诈+脱口秀,像这样别具风格的反诈宣传,桂林市公安局的创新形式可谓不少。桂林市公安局持续探索更多元化、年轻化的宣传方式,继续以新招式破解新难题,从群众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判宣传方式是否喜闻乐见、接地气,将反诈宣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群众当中,让骗术“破防”。
狠抓渠道,线上线下更全面
因为深陷骗子的套路,差点将11.5万元现金装进电饭煲里送走,还好他看到了警民联络群发送的线索信息……提起之前自己的遭遇,市民胡先生还有点后怕。11月27日,市公安局新型网络犯罪侦查支队接到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的一条11.5万元取现线索,反诈民警立即在辖区各警民联络群发送线索信息进行排查。看到信息的胡先生,觉得自己的行为跟民警发布的信息比较像,立即联系群里的社区民警。后来民警成功拦截住他已经装入电饭煲准备送走的11.5万元现金。
这是通过反诈民警利用线上微信群将反诈延伸覆盖群众的真实体现。我市通过狠抓微信群传播,组织各级反诈民警、社区民警、村辅警等以建群、入群等形式延伸至各个小区单位、企业、村屯微信群等最小单元。今年以来共主动建立反诈群2200余个(不含民警加入的各类群)。
除了线上宣防,线下的宣防也不落下。今年以来,桂林市共开展现场反诈宣传活动6151场。今年10月,依托妇联组织平台优势,利用“桂姐姐”品牌,对2700多名“桂姐姐”反诈宣讲员进行培训,组织进行走街入户,将反诈知识传播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传播,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触达,织牢了反诈的线上防护网和线下防火墙。
“我们将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持续开展反诈宣传,加强精准预警劝阻,坚持大数据科技赋能,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积极构建系统严密的防范体系。”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做实做细做精反诈宣传工作,全面增强群众识诈防诈“免疫力”,提高反诈宣传的体系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水平,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蒋季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