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区东村这片田地意外走红
绝美红高粱 村民的“文艺田园”
天高云淡,远山如黛,象山区二塘乡红光村委东村的高粱地里,随风摇曳的穗子如同红色的海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最近,这片高粱地成为了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在当地村民的眼里,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更是农村文艺活动的天然舞台和聚集地。
●秋日红高粱
美景引客来
从早上八点开始,东村的主干道上便车流不息,游客们纷纷前来,走进这片令人向往的高粱地,定格秋日里的独特美景。
这片红高粱地位于东村文化活动室对面,走过门前的小路,便能踏入这片如梦如幻的田园风光。
当地村民说,这一片高粱地约有20亩,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植,高粱地愈发集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春日抽芽起,高粱地便如绿色的波浪,挺拔而充满生机。而到了每年的十月,高粱逐渐成熟,穗子转为火红,真正成为了“红高粱”。高粱以其高大的身姿和密集的种植,无论是俯瞰还是漫步其中,都能捕捉到令人陶醉的秋日意境。
“在南方难得一见如此壮观的高粱地,我特意挑选了服装来拍照。”一位慕名而来的市民兴奋地说。她选了一套“九儿”的服装,穿上红色的中式套装,再把头发盘起,捧着一坛“高粱酒”,在高粱地中自由漫步,仿佛置身于电视剧的场景之中。
种植高粱的村民也表示,自十月以来,这片高粱地便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打卡点。每天,文化室和主干道附近都停满了车辆,尽管高粱正在逐步收割,但游客们的热情丝毫未减。“高粱长得高,颜色又鲜艳,哪怕只剩下一小块,拍照也足够美,更不用说这一大片了。”村民满脸自豪地说。
●无意的种植尝试
成就今天的美景
石四生,东村的一位朴实村民,对这片高粱地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回忆道,这片土地最初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逐渐荒芜。水田慢慢变成了旱田,村里的老人们闲不住,开始尝试种植红薯、豆子等耐旱作物,没想到收获也不错,“种出来的红薯甜,豆子也鲜。”后来村民们开始探索更多旱地作物的种植可能。不知道是哪位村民不经意间种下的一小块高粱,竟意外地茁壮成长。第二年,这片高粱不仅自成一道美景,收割下来的高粱粒粒饱满,无论是用来做粑粑还是熬粥,都味道极佳。高粱杆儿也被村民们巧手扎成扫把等日常用品,这一发现激发了更多村民种植高粱的热情。
“到了第二年,种植高粱的村民就多了起来。我们还拍了视频分享到网上,结果就有市民按照视频找来拍照打卡。”石四生说。2019年,这片高粱地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当时种植面积还不算大,但已经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今,高粱地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0多亩,且大部分连成一片,蔚为壮观。随着打卡人数的增多,石四生还从网上引进了矮化品种的高粱进行尝试种植。这种高粱只有半米高,但穗子饱满,形似放大版的郁金香,人站在其中拍照,别有一番风味。
打卡拍照带来更多流量,这片高粱地的人气也逐渐高涨。尤其在十月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游客们忙碌拍照的身影。
●春绿秋红
东村的“文艺田园”
石四生说,对于来拍照的市民,村民们不收费。有时,村民们还会穿着特色服装去收割高粱,将自己也融入这片美丽的风景之中。
在这片高粱地里,村民们不仅是辛勤的耕耘者,更是不可或缺的风景。他们的存在让高粱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高粱地也赋予了他们生活中的文艺色彩。
石四生介绍,东村有许多中老年人,他们是种地的主力军。为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石四生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如健身队和舞蹈队。在一次偶然的拍摄中,他发现中老年人的文艺生活与农田紧密相连。春天,油菜花盛开,村民们喜欢到地里拍照,石四生便组织大家在花海中翩翩起舞;夏天,庄稼地绿意盎然,石四生就组织大家开展百家宴;秋天,高粱成熟,红得如火如荼,村民们自制花轿等道具,在高粱地里庆祝丰收,唱出心中的喜悦,舞出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到了冬天,这群“种植者”们也能在坚实的土地上看到来年的希望。这一切不仅是村民们的自娱自乐,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这片打卡地虽然以高粱地为主,但在我们村民心中,它一年四季都有美景。”石四生总结说,随着农田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土地得到了更好的耕种,村里的中老年人也因此有了小收入。打卡人群涌入东村后,村民们就在田地旁边摆起了小摊,售卖自家种植的红薯、高粱等农产品。石四生笑着说:“不少人愿意买,还有人成了固定粉丝,每次来都指定要买其中一家的高粱和红薯。”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刘璐 李姮仪 文 记者滕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