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柚罐一度“失宠” 为何能够“重出江湖”?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4-10-23 15:03:44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林柚罐一度“失宠”

  为何能够“重出江湖”?

  

制作柚罐使用的青柚。

王伯杨在给柚罐塑形。

  桂林柚罐曾是百姓用于储藏干货的手工制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它的功能逐渐被其他产品替代。不过近年来,柚罐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成为不少游客来到桂林后点名寻找的伴手礼。

  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桂林柚罐,为何能够“重出江湖”?记者进行了采访。

  曾是寻常装盛器物

  “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五月点点尕,六月把爷爬到树高头,口水淌到西门桥,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这是一首临桂区两江镇一带流传下来的童谣,它讲述的正是桂林柚罐的制作过程以及柚罐的用途。

  桂林漆器柚器制作技艺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王伯杨向记者展示了两个家里传下来的柚罐,它们分别产自明代和清代,外观均保留了柚子的形状,顶部均留有一小口,颜色分别偏黑色和棕色。“以柚子皮制作碗、盒之类,酒水柚器会在柚皮表面封上一层生漆,储藏柚器则一般不需要封漆,在柚子皮‘皮革化’后就可以使用了,现在留下来的柚器主要以柚罐为主。”

  他告诉记者,从明代起,桂林人就开始用柚子皮制作柚器,独特的制作技法属广西天然胎漆器工艺体系中的重要一支。而柚罐则是柚器中的一种,或用来装烟丝或用来装桂花,是寻常百姓家里用于储藏干货的器物,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但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柚器制作技艺被边缘化,用于储藏干货的柚罐被现代工业品取代。

  临桂区临桂镇凤凰村村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有柚子,柚罐就是在那个时候流行起来的。

  据周先生介绍,在他印象里,柚罐的制作颇为复杂,经数十道工序才能制成:经手反复揉搓使柚皮中的芳香物质析出,让柚皮更有韧性,再取出果肉使内部平滑,反复晾晒让其内外干透。制作柚罐要选用六七个月的青柚子,这种柚子易取出果肉,含糖量低、柚皮致密细腻,做出来的柚罐耐贮藏、外观精美,而成熟柚子制作的柚罐不易于保存。

  如今成了精美工艺品

  在桂林漆器柘漓传承基地,王伯杨向记者现场展示柚罐制作的部分步骤,只见他将陈放了一年多的柚皮蒸煮软化后塑形。塑形后再晾晒,经过近十道工序,就可以完成柚罐的生产——相比于过去的制作技艺,王伯杨改良的柚罐制作方法节省了近十道工序。

  王伯杨改良柚罐制作工序始于2014年,在古法工艺的基础上,他将柚子固有形态改造成扁圆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径小的沿口,使其形态更加美观。同时经过长时间日晒使其“皮革化”,储存时间更持久。他给柚罐定制了木塞,木塞和柚罐严丝合缝,能更好储藏茶叶。

  用这一方法制作柚罐不仅工艺简单了,还更精美了。正在基地内参观的市民王女士说:“这比我小时候见到的柚罐精美多了。小时候家里用柚罐装种子,造型简单,还容易发霉。”记者在现场看到,改良后的柚罐与王伯杨家里保存的老柚罐相比精美了很多,巴掌大小,有着淡淡的柚子清香。

  据王伯杨介绍,喜欢喝茶的人,用这样的柚罐存放桂花、茉莉、普洱等,茶香与柚香相结合,别有一番风味,这种结合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柚罐一年产量大概有10万只,收益在700万元人民币以上。”王伯杨说,自己每天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完成订单,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今年12月以后了。

  为手工艺品

  寻找发展之路

  2020年,桂林柚罐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柚罐产业也进入了快车道。如今,柚罐不仅成为很多游客的伴手礼,还出口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王伯杨觉得,柚罐原本用于储藏烟丝、桂花、种子,这个功能早已有更便宜的工业品可以替代,因此柚罐如今已不再适合仅仅走“储藏路线”,而要成为一件工艺品。他尝试将柚罐跟茶叶联系在一起,既能让茶叶有着柚香,也能更有利于找到受众群体。

  王伯杨认为,手工艺品与工业品最大的区别是手工艺品是有温度的,有着浓重的人文情怀,就像手工制作的柚罐,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手工艺人个性化的体现。不只是柚罐,每种手工艺品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子。王伯杨说,桂林有着丰富传统手工艺品,接下来,他将继续挖掘传统手工艺品,将文化与生活化相结合,争取把更多传统手工艺品呈现在大众眼前。

  记者石艳红 文/摄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