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区卫健委发布了《全区改善就医服务体验创新举措优秀案例(第一批)》名单,由桂林市卫健委创新推出的“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榜上有名。
据了解,“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为桂林首创,桂林不仅是全区率先建成该平台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区唯一实现区域医学影像协同的城市。
医学影像协同指的是什么?这一举措能给患者带来什么?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影像报告搬上“云端”
检验结果一目了然
上周,市民黄女士不慎摔了一跤,并在一家医院拍片检查,结果显示她左腿骨折了。前天下午,黄女士又来到市人民医院下肢及关节外科门诊,想请这里的医生再瞧瞧。
面对医生,黄女士通过手机短信上的链接,打开了上周检查时的影像报告,医生在手机上仔细查看电子影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认为之前的检查结果可供参考,患者无需再重复拍片,并根据影像结果进行了诊断。
当天,在该院上肢及创面外科,科室主治医师康艳宾正在电脑上查看患者石女士的CT检查影像。“这位患者从灵川县转来,在当地医院就诊时拍了腹部和胸部CT。”康艳宾说,患者来到市人民医院后,提供了当地医院的影像结果,影像显示手肘、手腕、肋骨都有骨折。
康艳宾正通过平台查看患者的CT检查影像。
“这个患者受伤比较严重,稍微挪动就会感到剧烈疼痛,给进一步影像检查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康艳宾告诉记者,得益于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的使用,医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患者在当地医院的检查影像。“结合查体,我们对她进行了快速的手术处理,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新官介绍,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建成前,患者做了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后,想要查看医学影像,只能去打印胶片,对患者本人和医生都不太方便。“此外,检查结果的电子影像只在本院的系统能看到,如果换一家医院治疗,就只能打印影像胶片再带过去,胶片通常又比较大,携带并不方便。”
杨新官表示,受尺寸、分辨率等因素限制,胶片上的影像并不能反映现代高精尖设备的精细检查结果。“例如3毫米以下的肺部小结节,在胶片上几乎是看不见的。这样一来,转院后医生就不得不要求患者重新拍片检查。但平台建成后,患者一次检查的全部影像都会上传到‘云端’,这些图像非常清晰,和本院的影像系统也是一样的,即使是微小的病灶也能看得很清楚。”
94家医院接入平台
让患者省事不少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自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已接入全市包括10家三级医院在内的94家医院。患者在这些医院做了影像检查后,都会收到一条带有该平台链接的短信,点击并输入验证码后就能查看医学影像和检查报告。
“患者如果打印了检查报告单,也可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是进入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查看结果,授权分享原始检查数据后,医生也能查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韩明林介绍,目前该院各科室电脑均接入了该平台,查看患者检查结果更加便捷。
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患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端随时随地查看检查结果,也成为了各医院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
2023年,桂林获批自治区财政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设区市示范项目,之后市卫健委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列入示范项目重点内容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互认工作。
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工作人员介绍,虽然以前线下检查结果互认凭借患者的医学影像胶片也能实现,但其实线上互认更方便。
“患者的影像结果中图像较多,还包括一些动态图,但医生在写报告时只截取其中一部分图像,因此用胶片互认检查结果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之前患者跨院检查时医生很难真正做到互认。”他表示,如今医学影像都“上云”了,医生可以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检查生成的医学影像,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的推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检查,极大方便了患者跨院看病。“一年前我父亲被查出肝部结节,当时做了介入治疗,最近检查又复发了。”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这次在南溪山医院拍片后,她想多到几家医院咨询治疗方案。“能在网上查看医学影像确实很方便,不管到哪个医院,我们都能直接调出检查结果给医生看,不用每到一家医院都要拍片。”
康艳宾告诉记者,有了电子影像后,打印胶片的患者也大大减少。“其实打印胶片也挺费时间,一张胶片就要打两分钟左右,如果再赶上人多的时候,打印胶片的机器前总是排着长队。有些医院当天不一定能取得到胶片,患者如果要其他医院治疗又不想重复拍片,可能还得等到第二天有胶片之后才能去。”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正逐步扩大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截至9月10日,全市接入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的94家各级医疗机构已累计处理各类检查数据超191.2万人次,患者调阅达277.2万人次,跨院间数据调阅超15.65万人次,完成远程诊断1.22万例。据测算,协同平台每年可节约患者检查成本超2800万元,节约胶片耗材费用超6000万元,节约政府医保基金超8800万元。
“平台的使用以及检验结果互认,也更加方便了医院进行远程诊断和会诊,比如下级医院如果对于影像有疑问或是不会看,我们都可以直接在网上帮他们阅片。”杨新官说。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检查结果互认,目前桂林也正在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及相关质控工作。
“检查结果主要是医学影像类,而检验结果主要是化验类,比如血常规、尿常规等,目前桂林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也是走在全区前列,市人民医院和灵川县人民医院正在试点这项工作。”该负责人介绍,桂林已在市人民医院启动全区首个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控监管工作试点,对全市2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实时监控,打造以质控为前提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模式。”
此外,市卫健委也组织了检验、放射专家到各个医院进行走访,检查设备、人员、操作流程等是否符合标准流程。“如果专家认定某医院的某个项目符合了质控标准,就会授予一个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标志,这样一来,今后无论是哪个医生看到这个标志,都会明白这个结果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是可信的。”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数125项,其中检验类73项,影像类52项。实现互认的机构范围全面涵盖全市4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同时还覆盖到全市多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以及二级乙等及以下医疗机构。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桂林将继续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将更多项目和二级以上医院纳入其中,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唐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