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桂海碑林:凝望历史的静脉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8-27 09:45:32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海碑林:

  凝望历史的静脉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慕名前来看《元祐党籍碑》,果然名不虚传!感觉大老远专程来没白来。”8月2日,来自石家庄的徐先生在桂海碑林徘徊,仔细端详刻在摩崖上的古文赞叹不已。

  “唐碑看西安,宋刻看桂林。”众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殊不知桂林石刻也堪称甲天下。在东晋到清的一千余年中,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慕名来到桂林,登山临水,把转瞬即逝的灵感刻入山石。2500余件摩崖石刻、造像、散碑,分布在桂林市中心及周围的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林也因此成为全国摩崖石刻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这些石刻中,最久负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首推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的桂海碑林。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碑刻如林、精品如云,桂海碑林犹如一扇小窗,从中可窥见桂林长达1700余年的灿烂石刻史。

  文人雅士偏爱龙隐洞、龙隐岩不无道理。唐宋时期,小东江水流充沛,文人墨客通常会乘舟沿小东江顺流而下,从南口进入龙隐洞中。再舍舟登岸,拾级而上到龙隐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欣赏两岸的奇山秀水,也可以临溪而坐,对饮新茗,吹奏丝竹管弦,感受山水清音之雅。

  而今,当我们沿着古人的足迹重游故地,面对着山林草木森森,小东江水波荡漾,依然能够感受到古人“却下漾楫,泊龙隐岩,肴觞啸咏,日薄西渡”的雅兴。抬头目力所及,古刻苍苍,壁无完石,一个个历史的横截面被生动地定格在石中:宋代文人的清雅集会,颜真卿、黄庭坚的翰墨留迹,吴道子的丹青作品……213件从唐代到民国时期的石刻,犹如一本藏在大自然中的史书。也难怪清代广西巡抚陈元龙在游览龙隐岩时,会发出“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感慨。

  诗情与山水同在,历史与岁月共存。桂海碑林的摩崖石刻见证了桂林悠久灿烂的历史。它们与桂林的山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1963年,桂海碑林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桂海碑林博物馆建成开放,是广西唯一的石刻专题博物馆。

  2004年开始,一项持续20年的浩大工程拉开了帷幕。依托日渐成熟的科技手段,桂海碑林博物馆对桂林石刻开展数据采集。馆长吴文燕介绍说,石刻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化展示,对当下石刻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刻数据库能让分布在桂林市中心及周围的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隐山、西山等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石刻实现集中展陈,便于观赏,也便于收集桂林石刻的信息和开展进一步的保护。”吴文燕说。目前摩崖石刻的采集数据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将建立整个广西的石刻数据库平台,让陈列在八桂大地上的石刻遗产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眼前。

  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低落于元,荣于明清。寥寥二十字,浓缩了桂林石刻的千年发展史。工匠们把岁月凿进深山,把辉煌铭刻石上。千年风雨,石不言语,默默地记录着古人对自然山水的钟情,对桂林这座城市的热爱,对真纯善良的向往,对奸佞丑恶的鞭挞。

  每一处石刻,都是历史的脉络;每一次抬头,都是对历史的深切凝望。我们越是了解桂林的过去,我们越会为生于斯长于斯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