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植物安全度夏!桂林又一工程将组织验收

来源: 桂林晚报 2024-07-30 10:07:17 我来说说 阅读

  作为漓江重要支流,桃花江在秀峰区辖区内蜿蜒穿流,长达15.3公里。近年来,秀峰区不断推进辖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桃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及水生态环境修复。前几天,记者来到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现场,工人们在烈日下给沿岸的植物进行浇水,确保植物安全度夏。

  项目小档案:

  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地点在桃花江(秀峰段)、乌金河(秀峰段)。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治理河道、新建护岸、新建或改造生态步道。同时在裸露的岸坡上设置生态缓冲带,成片种植多种植物。

  飞鸾桥以北的桃花江沿岸,不仅新建了生态护岸,还进行了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

  项目于2023年2月16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即将组织验收。

  探访:每天浇灌帮助绿植度夏

  25日上午,记者来到飞鸾桥以北的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现场,只见沿岸的树木大小连片,周围的草坪绿意盈盈。当天烈日炎炎,有工人正拖着长长的水管,浇灌绿化苗木,一旁抽水泵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正在作业。

  无人机航拍飞鸾桥附近的桃花江。

  “这段时间都是高温天气,对这些植物的生长是个不小的考验。高温加快植物蒸腾作用,可能导致植物缺水枯萎,而这里有不少树木是前几个月新种的,树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许华说,项目沿着桃花江,可直接取水喷洒。“为此,我们采取牵管灌水的方式进行浇灌,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正在浇灌的王师傅说,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半就开始给项目沿岸的绿化浇水了,除了中午休息3小时,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

  临近中午,气温更高了,地温也在升高,王师傅和工友们尽量将浇水的时间避开日间高温时段,重点加强清早和晚间浇水力度,以减少水分蒸发。

  工人在对前段时间栽种的垂柳进行修剪。

  在当天的天气下,光是站在户外就足矣让人汗流浃背了。而王师傅和他的工友还戴着安全帽和手套、穿着长袖衣,一滴滴汗水顺着脸往下淌,衣服上则是连片被汗水浸湿的痕迹。

  “夏天养护植被最辛苦,但也是最关键的时候。”许华说,他们一共8名工人,分成两组对项目沿岸绿化植被进行浇水,因为项目长10多公里,每处浇水都得浇透且不留盲点,“两组工人差不多得花两天时间才能把项目沿江两岸的绿化浇一个遍。”

  除了浇水,王师傅和工友还要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例如剪枝、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

  进展:项目基本完工将组织验收

  记者从秀峰区政府了解到,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是市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子项目。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治理河道总长度14.1千米,新建护岸12.96千米;同时在裸露岸坡上设置生态缓冲带,成片种植迎春花、三角梅、紫薇、垂柳等各色植物,达到即显山露水又色彩缤纷的效果;与此同时,项目还进行河道清淤、新建或改造生态步道长7.9公里,并对步道周边进行生态修复,设置亲水平台,新建公厕一座。

  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接下来将组织验收相关工作。

  无人机航拍鲁家村附近的桃花江。

  记者在现场看到,沿岸很多地方都有一根根“木桩”,那是仿生态松木桩,是对沿岸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

  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周树勇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之前,项目范围内的河岸岸坡大部分没有防护,部分岸坡存在塌崩、土壤裸露、树木露根破坏等现象。“为了对两岸实施生态修复,我们其中一项施工内容就是新建生态护岸,以仿生态松木桩为主,在飞鸾桥、甲山桥、胜利桥等重要节点结合叠石等形式进行点缀。”

  工人在拔出杂草。

  周树勇解释说,生态护岸是为保护岸坡不被洪水、雨水冲刷而失稳的防护工程,大部分工程措施位于水下土体中,不会破坏原岸坡的生态环境。“之前桃花江两岸大量使用的是松木桩护岸,大部分已经倾倒失去了护岸作用,这次采用的是混凝土预制的仿生态松木桩。”

  在施工过程中,3到5米不等的仿生态松木桩打入岸坡土体,桩顶高度错落有致,且因为做了仿木纹设计,更贴近原岸坡的生态环境,也预留了两栖动物迁徙通道。

  工人们给绿化苗木“解渴”。

  周树勇说,近年来,桃花江(秀峰段)两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改善桃花江(秀峰段)水生态环境和提升桃花江(秀峰段)及其支流水质,还能有效解决桃花江水生态系统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问题,实现漓江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

   亮点:打造四季不同沿江风景

  据了解,桃花江(秀峰段)两岸除了保留原有树木之外,还新种了不少垂柳、桃树、紫薇等植物。

  许华说,项目其中一项内容是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根据专家建议和桃花江水位变幅等情况,他们对生态植物进行合理配置,生态植被恢复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丰富桃花江两岸生态植物的多样性。

  周树勇告诉记者,他们在植物的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保护原有的自然植被,选择本地的乡土树种用于景观绿化。同时,遵循生态原则,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留、修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项目其中一项建设内容是新建或改造生态步道,市民在项目范围内的绿道上骑行。通讯员周青 摄

  记者了解到,在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中,该项目选择有垂柳、桃树、紫薇、乌桕、银杏、凤尾竹等乔木,迎春花、翠芦莉、三角梅、杜鹃等灌木,还有鸢尾、芦苇、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我们通过乔、灌、草的合理搭配,注重季相、色相的变化,配合环境造景,形成植物生态的多样性,按生态规律的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营造四季常绿的生态植物景观。在以后,这一段沿江两岸春季迎春花、桃花盛开,垂柳吐新绿;夏季,有‘百日红’之称紫薇绽放,有诗赞其‘盛夏绿遮眼,兹花红满堂’;秋季则是三角梅的花季,花色鲜艳,形态各异;深秋入冬之后,乌桕的片片叶子颜色逐渐由绿色转为黄色,在掉落之前再转变成红色,成为了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周树勇说,项目生态绿化修复后,有效地恢复桃花江沿岸的优质生态景观,同时丰富桃花江旅游的绿化特色,最终实现桃花江沿岸经济、生态、社会环境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增光添彩。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谭熙)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