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山、谷、城连成一线 不去远方亦有诗意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7-23 10:07:24 我来说说 阅读

  春到宝鼎。

  里山森谷和宝鼎湖“同框”。

  夜幕下的灯谷景区和资源夜色。

  游客在体验中峰漂流。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蔡立松

  资源县因地处资江源头得名,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翻开诗画资源的长幅浩卷,宝鼎瀑布气势磅礴,里山森谷活力满满、魅力四射;资江水合纵连横,奔腾而下……形成了集北国雄姿与江南旖旎于一地,聚仁者之乐与智者之爱于一体的“风光览胜处”。

  以山谷为经线,以河流为纬线,以文化为坐标,串点成景,连珠成线,资源县文旅融合走上快车道。

  一座“谷”引出一条“链”

  时值酷暑,若想寻得一份清凉,要么进山,要么近水。在资源县,有一处地方,临山傍水,负氧离子“爆表”,不得不说是夏日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宝鼎瀑布距资源县城12公里左右,主要由宝鼎瀑布、宝鼎湖、宝鼎山、原始矮林等组成。瀑布发源于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鼎。瀑布之水源于青背河,河水经大坝西折,至山北,沿着山势,泻入宝鼎湖中。几经跌宕,凌空坠落,像一条银色巨龙穿云破雾,从天而降。

  当然,只看瀑布,一时成趣,久看亦无感。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市场亟待解决的困惑。

  早前,市民进行乡村旅游大多追求放松、惬意和宁静。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新生代的旅游需求逐渐旺盛,如今的游客不仅希望领略自然与田园风光、增长知识,还注重探寻乡村景观意象和文化意象。这种意象植根于中国乡村的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之中。

  离宝鼎瀑布直线距离4公里左右的一处山谷,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湖泊、温泉、瀑布、溪谷、梯田、竹海,到原始森林、高山草甸,里山森谷已然成了一个梦想的地方。

  “自然条件是一个基础,尤其应该认识到的是,现在的旅游市场已经从早些年看山看水游览的方式,转换成今天深度体验的生活方式。客人从城市来到山里,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感,特别是现在消费市场的年轻化,‘90后’‘00后’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度假生活方式的追求,让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新形态的产品。”里山森谷项目负责人黄娟说,里山森谷将会打造吃、住、游、娱、育、购的要素。“我们会有不同档次的住宿产品,从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试业的森林木屋,然后到民宿、森林庇护所、帐篷、青年旅社,未来我们要依托温泉资源开发的汤屋院子,打造更高规格的住宿产品。”

  此外,里山森谷还依托自然环境条件,打造了不同的体验内容。“比如说山地运动,登山、徒步、攀岩、索道、飞拉达等等,都可以给到游客不同的体验。”黄娟介绍,该项目还将打造从自然美育到自然疗愈、自然教育等多种品牌项目,以承载相应的文化活动。

  如今,里山森谷以一“谷”之力,将资源县南线旅游景点串联成线,以时新的旅游模式,带活多个传统旅游景点。

  “整个南线与县城的关系十分密切,资源县城里有灯谷景区,周边有漂流和田园风光景色,但恰好因为他们离县城太近了,所以很难真正把游客留下来。所以当我们能够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我们会以我们这里为起点,给游客安排上两天一夜的线路,在把客人留得更久的同时,也和其他景区形成较强的互动。”黄娟表示,里山森谷项目,也是资源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的。“资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旅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就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关怀。包括从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到电力和通信等方面,给到我们很大的支持。”黄娟表示,里山森谷项目新一期工程到8月就要逐步收尾,那时候不仅木屋数量会有所上升,溪流美术馆、温泉样板屋和院子也会投入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资源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不同于传统路子,走出了“文化创意+旅游”的融合新路。

  现如今,创意在资源县的文旅融合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条“链”构建一个“新格局”

  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已经成为桂林各地发展旅游最深层次的动力和根本蓝图。尤其是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区,广阔的乡村资源也有待开发。

  其实,不难看出当今的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旅游方式,人们日渐希望在乡村旅游中收获多样化体验和精神价值。从产业角度看,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中的重要和特色业态,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资源把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和辖域景区“连点成线”的思考,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全域旅游需要从点、线、面、域四方面着手,站在全域高度进行统筹,通过单点标杆、穿点成线、全面开花三个方面进行破局。致力于深挖旅游资源特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有效串联资源单体,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构建新时代旅游发展格局。

  在一个阳光并不热烈、微风轻抚的日子里,到大庄田骑行郊游会是你不错的选择。约上三五好友,在江边寻一块平地,铺上野餐垫,便可惬意度过一天,旁边5公里长的骑行绿道像一条红色绸带围绕在悠悠资江岸边,树影斑驳散落,尽显田园风情。

  大庄田村有万亩红提、红心猕猴桃、草莓、蓝莓等采摘园,四季果香;有半边街民宿村落、大沙洲四星级农家乐、抱财丘乡村振兴示范点等旅游资源;附近还有油榨坪公堂、资源县党员群众初心教育馆、粟传谅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为了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农业农村部开展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遴选一批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村落民居原生状态保持完整、产业特色突出的村落,向全国推介。其中,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在2023年获得推介。

  在向全国观众展示的诸多内容中,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依托“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核心村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的集革命传统体验、休闲观光、康养度假、农业采摘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显得尤为精彩。

  在大庄田村,还可以体验漂流的乐趣。中峰漂流中心段位于大庄田村,全程长约5公里,游程约90分钟,是一项自助型休闲娱乐亲水的皮筏艇漂流活动。河段处于资江源头,河水清澈,沿途小鱼、水草、沙石清晰可见,两岸绿树成荫。

  中峰漂流项目是根据资源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发展思路,利用粤桂协作资金投入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带农联农项目,旨在通过发展旅游带动第三方产业的方式让当地农户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中峰漂流项目起点位于中峰村,终点位于大庄田锦头屯,航线长度5公里,途经中峰村、车田湾村、大庄田村,周边有资源县党员群众初心教育馆、油榨坪公堂、大沙洲农家乐、三大园区、抱财丘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等地,是集生态、产业、文化旅游资源于一身的绝佳漂流地。

  “当年红军过家乡,山山水水红旗扬,如今处处换新装……”近日,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抱财丘屯村民王桂清兴高采烈地哼着当地民歌。自抱财丘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以来,鸟语花香、生态宜人的自然环境,底蕴厚重、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艺盛宴,无不展现着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

  走进抱财丘屯可以看到,荷塘美景、廊亭景观和农家小院有机结合,形成独具农耕文化特色的庭院景观;文化墙上随处可见“廉政家风家训”“家规故事”“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营造了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半边街民宿部落、生态休闲沙洲绿地与示范点有机融合,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资源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节点位于中峰镇油榨坪。

  近年来,资源县将中峰镇油榨坪公堂、粟传谅故居、粟氏宗祠、红军井、土地庙、红军岩和龙溪庵堂7个文物点串点成线、连片开发,重点打造“一村一街一步道”,讲好红军长征过资源的红色故事。“一村”即龙溪村,复原粟传亮铁匠铺,建设1000平方米停车场、1个旅游公厕、3个景观池塘,硬化道路500米,整治周边环境,设立文物点标识牌;“一街”即油榨坪红色文化长廊,对油榨坪公堂周边进行风貌提升改造,沿河打造1公里红色文化长廊、1群文化雕塑,新建1个200平方米纪念广场;“一步道”即油榨坪至龙溪村休闲步道,沿途设立“红色”标识牌、5个观景亭、1个60平方米红军岩观光平台等。

  单是南线的一环,已经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值得称赞的是,资源县以“田园风光画廊·绿色休闲天堂”为主题、“休闲康养、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核心、“一带六区两线”为总体布局,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度假、工业发展于一体的“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其特色迎宾大门、红色驿站游客接待中心、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展示大厅、桂北特色建筑风貌令人目不暇接。

  一阵文化“风” 拂开资江旅游“花”

  “时维新纪,资江煦光;九似灵性,一脉清凉。卷开于滨岸,笔走乎城乡。宜居楼宇,风雨桥廊。闻韶起舞,意气激昂。造灯谷,而为璀璨一镇;许夙愿,此乃复兴华章。”一首《资江赋》,将资江的灵韵连同两岸风景一起,书写到了极致。

  资源县投资上亿元成功打造了集河灯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于一体的资江灯谷4A级景区,景区内包含“一核、二线、三主题”,有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河灯主题文化长廊,还有江心岛、河灯博物馆、资江滨水表演广场、桂北民族风情街、风雨桥等景点,晚间的夜景灯光秀闪亮山城,闲适漫步其间,令人自在又愉悦。

  一江资水穿城北去,贯穿新老城区。资源县在城北新区还强力推进城市之星、丹霞艺术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改造资江桂北新天地民俗风情街等夜间经济商业街,启动县民族会议中心室内演艺项目,实施运营梦幻资江夜游,构建以资江灯谷景区为核心的资水风情文化旅游新业态夜经济核心区,不断培育提升城市活力、拉动消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资源县国家4A级景区资江灯谷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各地的游客与这座城市一起沉醉在夜色中。市民和游客纷纷卸下工作和游玩的疲惫,迎来不一样的体验。

  让游客记忆尤深的,还得数河灯节。

  “有形似龙的,有形似莲的,有形似粽的……”每到河灯节,美丽的资江河上就漂放着数以万计栩栩如生的河灯,沿江而建的文化长廊上行人如织,夜幕之下,资江两岸更是灯火闪耀、歌声缭绕。

  资源县历来有河灯祈福的习俗。为了将历史文化资源提质升级,同时转化为旅游资源,该县在资江灯谷打造集河灯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在这里,不仅可以饱览风光旖旎的资江山水,领略传承千年的河灯文化,欣赏独具特色的千年河灯文化表演,还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山水休闲活动,“食、游、购、娱、体、展、演、学”等多元形式的消费市场正日趋成型。

  “千首山歌响山城,万盏河灯耀资江”是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留给大众的印象。资源深挖特色,不断创新节日玩法,使民间的传统节日成了资源的旅游品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资源县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集艺术性、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河灯歌节丹霞旅游文化品牌,被誉为“少数民族瑰宝”的资源县民族传统河灯歌节已举办多届,每期节庆间举办的书法作品展、山歌擂台赛、河灯制作大赛、民间趣味竞技等一系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资源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源起于资江水道航运,由中元节而来,节俗起始于唐宋年间,记录着当地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自1995年资源县政府集中举办首届河灯节起,已演变成一个以祭祖、祈福、商贸、民娱等内容为主的资源地方性节庆。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先后被列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资源县最亮丽的文化名片,也为旅游与经济发展聚集了人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旅游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好发挥旅游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资源旅游业有着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呈现出空间分布分散、单体规模小竞争力弱、差异化较小等不足之处。如何摆脱无特色发展,实现“1+1>2”的集群效应,同时为项目达成闭环“输血”的能力,是当下在全域旅游层面需要思考的要点。如今,资源县通过不断尝试,踏出了一条灿烂的“经验之路”。

  (图片由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