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寻一份清凉与鲜美~
鱼生无疑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薄如蝉翼的鱼片,
轻触舌尖,
仿佛初夏晨风拂过湖面,
带来一丝丝清凉与惊喜。
搭配特制调料,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每一口都是对味觉的极致挑战与满足。
然而,在享受这份美味的同时,
我们也要警惕一个潜在的健康风险
——“肝吸虫”病。
每年都有因生吃淡水鱼生
而感染肝吸虫病的案例。
曾有媒体报道,
男子因感染肝吸虫病,
导致左肝几乎已经被“掏空”,
变成了一个大脓球......
病理显示:
脓肿壁上大量的肿瘤样结构,
是肉芽肿性炎性肿块,
里面爬满了灯泡状、壳厚的
肝吸虫虫卵。
那么肝吸虫到底是什么?
究竟是如何感染的呢?
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随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比如鱼生)或虾感染人类,并寄生在人体肝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图源:腾讯医典
肝吸虫是国际癌症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类致癌生物,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生物。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
人或哺乳类动物的肝胆管内
虫卵随胆汁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
肝吸虫
是如何进入到人体内的?
华支睾吸虫的虫卵一般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经过一系列发育,以尾蚴的形态逸出。
尾蚴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的肌肉组织,发育为囊蚴,囊蚴可在鱼体内存活3个月到1年。
囊蚴随着鱼被人吃入,在体内破囊而出,最终到达肝内胆管发育成虫。
图源:腾讯医典
人体感染成虫数量曾有多达21000条成虫的报道,成虫寿命约20~30年。
中国有112种淡水鱼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其中主要是鲤科的鱼类。
鲩鱼
鲫鱼
可感染肝吸虫的鱼类
鲤鱼
罗非鱼
哪些途径会感染华支睾吸虫?
1. 食用生或半生的淡水鱼虾,如鱼生,生滚鱼片粥,黑米生鱼鲊,其中的囊蚴随着鱼肉一起吃入体内。
2. 生、熟菜板刀具不分。刚切了生鱼肉的菜刀、砧板,又拿来切熟食,这样生鱼肉中的囊蚴可能沾在砧板或菜刀上,污染食物而感染。
鱼生
生滚鱼片粥
黑米生鱼鲊
砧板刀具生熟不分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有些人的症状可能很轻微,
有些人的症状却很快就加重,
其实是处在肝吸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始可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痛。
继而发展可能出现头昏、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肝大,有压痛和叩击痛。
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胆管癌。
肝吸虫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成虫会在肝胆管内分泌代谢物,还有蠕动引起的机械刺激,都会损伤胆管和周围细小血管,导致胆管炎症和增生。
因为炎症和增生导致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狭窄、虫体堵塞胆管,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容易发生胆道结石,还可能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导致胆管癌。这给我们的肝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肝吸虫病如何诊断
肝吸虫病临床表现不够典型,不易与肝炎等其他疾病相鉴别,因此就诊时建议告知医生,有无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肝吸虫,可通过验大便查虫卵,配合B超和CT检查、血清学等辅助检查确诊。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1
不吃生鱼、虾以及未煮熟的鱼虾
肝吸虫一般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鲫鱼等均可携带。如果吃了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被感染的鱼肉就有可能感染。
因此,所有食物都应该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特别是淡水鱼虾。不要贪这一口“鲜”,把自己推向风险之中。
有人说可以蘸芥末或泡酒、醋后再食用,科学实验证明对肝吸虫而言,只有在90℃-10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将其完全消灭,蘸料只是口感上的满足,作用微乎其微。
2
餐具严格生熟分开
用受污染的餐具进食也可能感染肝吸虫。因此,在处理食材时,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此外,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
3
不要用生的鱼鳞、鱼内脏、鱼鳃等喂狗、猫。
4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之前吃过生的淡水鱼类,
现在很害怕怎么办?
答案:到医院检查粪便,看看粪便中是否有肝吸虫虫卵,如果有的话在医生指导下吃驱虫药就可以了!
夏日鱼生虽美味,
但预防“肝吸虫”同样重要。
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
也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噢来源:东莞疾控、科普中国、广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