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有在炫耀!最近广西发现的新物种有点多~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6 09:36:34 我来说说 阅读

  在广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物种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从崇山峻岭到碧绿江河

  从深邃海洋到广袤森林

  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大自然的宝藏

  6月5日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揭开

  广西近期新发现物种的神秘面纱

  开启一场奇妙的自然之旅吧

  鱼类新物种

  龙州中华喀鳅

  生活在龙州县地下溶洞的中华喀鳅。周佳俊 摄 记者 祝萌 制

  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一地下溶洞发现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

图为龙州中华喀鳅。受访者供图

  据论文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葛家玥介绍,龙州中华喀鳅是一种栖息于洞穴地下河中的盲鱼,其眼睛已彻底消失或仅残存一个细小的眼点,晶状体已缺失;体表色素消失,通体呈半透明,可以看到内脏团;体鳞退化,体表光滑;口须短,胸鳍较长,尾柄上、下均具有发达的尾鳍褶,通过以上特征和可数性状可以与同属其他鱼类相区分。

  植物新物种

  石山油桐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消息,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以及相关植物现状与保护成效调查和评估项目的野外调查中,发现并确认大戟科油桐属石山油桐、唇形科假糙苏属美脉假糙苏、马钱科度量草属线叶度量草、楝科割舌树属广西割舌树、报春花科珍珠草属洞生香草、沼金花科肺筋草属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在《Phytotaxa》《Systematic Botany》《PhytoKeys》等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上发表。

石山油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供图

  大戟科油桐属的植物全世界只有3种,广西有其中2种,而石山油桐的发现,将该属植物的数量增加到了4种。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团队历时10余年跟踪调查,最终确定并发表。“油桐一般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环境,此次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发现,是历史性的突破,对油桐新品种的培育、石灰岩荒漠化治理、工业油料植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重大科研开发和经济价值。”研究团队成员、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民族药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仁传介绍。

  美脉假糙苏

美脉假糙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供图

  线叶度量草

线叶度量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供图

  广西割舌树

广西割舌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2020年,一株楝科植物因无法鉴定到具体物种,引起了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科研人员的注意。该植物的花朵为淡黄色,果为浆果,树形优美、常绿。此后,科研人员多次回访追踪其花果,同时在相似生境外延搜索是否有其他居群。经过近4年的跟踪观察和拓展探索,科研人员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发现了同种植物的居群,经过标本比对、国内外资料收集与检索,进一步确认其为割舌树属一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广西割舌树。这一发现将我国割舌树属物种增加至3种。

  洞生香草

洞生香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广西肺筋草

广西肺筋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广西肺筋草属沼金花科肺筋草属植物,一般生长于较高海拔地区,该属植物全世界仅有25种,其中5种分布于北美东部,其余分布于东亚,而本次发现的广西肺筋草的分布海拔仅320米,这为肺筋草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河池德昭藤

  据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等在保护区内发现一植物新种——河池德昭藤,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Taxon》上发表。

植物新种“河池德昭藤”。谢智 摄

  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涂铁要介绍,河池德昭藤为木质藤本,花量大,该物种属中国特有。研究团队近年来数次野外科考仅发现3个分布点,分别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山县、凌云县境内;此外,根据历史标本记录,该物种在贵州可能也有分布。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建议将该物种定为“濒危”等级。

叶片基部心形。谢智 摄

河池德昭藤形态为大型木质藤本。谢智 摄

  全州樱花

  据广西林科院消息,近期,该院研究团队在全州县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一种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相关研究论文已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全州樱花。李健玲 摄

  据介绍,广西林科院研究团队2023年3月在开展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时发现这一物种,经过文献查阅、标本比对研究,进一步确认该植物为未被记录过的蔷薇科李属植物新分类群,并以模式产地所在县将其命名为全州樱花。全州樱花第一次被发现时仅观察到约130株个体,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观察,在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灌丛或草坡中,陆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新居群。

全州樱花的果实。李健玲 摄

  据团队成员李健玲介绍,全州樱花植株多为灌木状,少数呈小乔木,最高的植株不超过3米,开花时可见粉色的小花零散长在枝头。该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广西植物的多样性,更为樱花观赏品种的矮化或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研究材料,同时也表明了该区域植物资源还有待更深入地挖掘与研究。

  在广西,生物的多样性得以充分展现,每一个物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奇迹。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既是广西注重生态保护的结果,也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让我们一起携手

  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

  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记者 祝萌 吕欣 曹丽媛 通讯员 黄莉莎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