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考评排名第一!桂林“扫黄打非”出实招有实效

来源: 桂林晚报 2024-03-12 10:19:55 我来说说 阅读

  日前,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召开,记者获悉,2023年桂林市在全区“扫黄打非”工作考评中排名第一,灵川县灵川镇九龙社区和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入选自治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2023年,桂林坚持守正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全面清理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深入开展“护苗”“净网”“秋风”等专项行动,“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行动170余次,检查场所4100多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万余册,立案查处各类“扫黄打非”案件120起,开展“扫黄打非”宣教活动20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多份,受众达90多万人次。多措并举

  筑牢“扫黄打非”安全防线

  过去一年,桂林牢牢把握“扫黄打非”首要任务,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把“扫黄打非”工作主动嵌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全局,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打击各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2023年全区“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志原服务活动现场。(图片由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文化、公安、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还利用春节、开学季、暑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出版物市场、集贸旧货市场、校园周边商店等重点区域,对非法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淫秽色情、暴力恐怖、问题日历台历等出版物及有害信息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公安、海关、文化综合执法等部门打击各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为促进“扫黄打非”工作优势互补、提质增效,桂林也积极探索“扫黄打非”省际交界区域联合协作机制。

  去年10月,恭城瑶族自治县与湖南永州市江永县开展“扫黄打非”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此次行动是湖广两地在“扫黄打非”工作上首次合作。活动期间,两地“扫黄打非”办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交界的恭城龙虎乡集镇和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进行了联合检查,重点检查出版物市场、印刷复制企业、零售小商品店是否销售非法出版物,是否销售淫秽色情、封建迷信、涉未成年人等有害出版物等。

  去年,全州县也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开展“扫黄打非”联合执法行动,共收缴非法出版物4箱,计299本,同时对检查发现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现场交办,并要求业主限期整改。

  通过两地协作互动、执法检查,推动了省际边界联防联控,构建了湖广两方优势互补、高效协作、信息共享、跨区域间的“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有效维护省际毗邻地区的文化市场安全。

  整合资源助力“扫黄打非”进基层入人心

  为了让“扫黄打非”工作走进基层、深入人心,我市持续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媒体、进企业、进书店、进执法部门等“七进”工作,2023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00多场次。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桂林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将“扫黄打非”进基层融入志愿服务、法制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等活动中。在荔浦,“扫黄打非”部门将这一工作融入农村公益电影平台,借助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期间插播“扫黄打非”和版权保护宣传片,内容覆盖成年、青少年、儿童等各个年龄层;在叠彩区,“扫黄打非”基层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护苗”工作站等融合,“扫黄打非”的元素被融入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全民阅读活动中……

  执法人员开展“护助健康成长 拒绝有害内容”绿书签宣传活动。(图片由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桂林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桂林持续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目前已建成“扫黄打非”各类基层站点2105个,建成使用“扫黄打非”主题宣教园17个,不断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此外,桂林还制定印发《桂林市提升“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质量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与有关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推动打造一批高质量“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灵川县灵川镇九龙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和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扫黄打非”工作站获2023年自治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创新载体着力加强宣传教育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扫黄打非”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我市“扫黄打非”部门也组织各方力量共同“护苗”。

  记者了解到,“扫黄打非”部门勇担“育新人”使命,并与教育、网信、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网络安全进校园等主题教育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护苗”专项行动,积极打造“护苗”特色品牌。

  今年1月,资源县“扫黄打非”办在县第二小学“护苗”工作站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护苗行动暖童心”主题活动。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读者们认真阅读各自感兴趣的书籍,志愿者也借此机会向小朋友们详细讲解了“扫黄打非”的概念和“护苗”相关知识,让孩子们认识到非法出版物对身心健康产生的伤害,让“护苗”更加深入人心。

  志愿者为青少年讲解“扫黄打非”知识。(图片由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此外,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在全市共同打造的15个自治区中小学校试点建设“护苗”工作站,目前也已全部完成实地验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多个县区还结合全民阅读、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法治进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周”等载体,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据介绍,去年,平乐县积极构建“扫黄打非+”宣传方式,结合文艺汇演、文化惠民演出、篮球比赛、广场舞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普及“扫黄打非”政策知识。同时,打造AI主播“文小婧”,开播线上“扫黄打非”小课堂,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开辟“科技宣教”。

  灵川县同样也因地制宜创新“扫黄打非”宣传载体。记者了解到,该县通过三字经、“三句半”和地方彩调等当地群众颇为熟悉且易于接受的文艺形式编排了各类“扫黄打非”主题节目,并结合全民阅读、文化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进行宣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沙街小学利用“开学第一课”举办护苗行动主题班会课。(图片由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2024年是全面实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也将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和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多渠道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奋发昂扬的社会文化环境。

  “扫黄打非”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需要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在此,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若市民发现与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90或0773-3687918,或发送邮件至glshdfb@guilin.gov.cn,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唐霁云)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