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殊死搏斗;面对困难群众,他倾情相助;面对至亲家人,他满是愧疚;面对身患重病的自己,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坚持下来……8月2日上午7时15分,市公安局叠彩分局大河派出所所长潘春泉同志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医治无效,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年仅46岁。
潘春泉,男,广西桂林人,1977年4月出生,壮族,中共党员,1997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为桂林市公安局叠彩分局大河派出所所长。参加公安工作二十六年来,潘春泉先后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破案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14次。在他的从警生涯里,可谓“年年有荣誉,时时争先进”,是一位综合素质过硬、思想品质高尚、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民警察。
潘春泉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 他仍记挂着工作
潘春泉曾经值班的宿舍,现在还保持着他最后一次值班时的样子,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单人床上被褥没有动。最后的工作时间表上,《工作日志》永远停留在6月29日这一天。同事们仍然不敢相信,所长就这么走了,感觉每次推开那扇门就能看到潘春泉还坐在桌前招呼大家的音容笑貌。但现在,那里只有空荡荡的桌椅无声的诉说:潘春泉再也回不来了!
“猫哥(潘春泉的绰号),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他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他就像是我的老大哥,在工作上对我们很是照顾……”几天来,回忆起潘春泉的点点滴滴,他身边的同事朋友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
提起潘春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打心眼里认可他的: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做事有拼劲,无论任务有多急难险重,他都能从容应对。
职业的惯性,责任的使然,潘春泉总是闲不下来。他所在的大河派出所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地处桂林城区北面城乡结合部,拥有46个自然村,2个社区,总人口达7.5万多人。辖区有桂林火车北站,桂林市汽车客运北站两大交通枢纽及恒大、万达等多个商圈,日旅客人流量多达3万至5万人/次,还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警情多、事务杂、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工作压力巨大是大河派出所的特征,而身为大河派出所所长的潘春泉,肩负的重担可想而知。
大河派出所副所长吴凤荣是潘春泉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在他看来,潘春泉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拼命三郎”:办公室的单人沙发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常年以单位为家,沙发就是他的床。累了困了就在上面躺一会儿,时间长了,沙发表面的皮都磨掉了一层。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手机响起,他都像触了电一样蹦起,披上警服就出门,奔走在工作的第一线,哪怕是凌晨半夜三更也不怠慢。
“从不提要求,从不推工作,从不说苦和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回想与潘春泉共事的日子,吴凤荣充满了心酸:要是盯着他去好好检查一下,或许病情不至于恶化得那么快。
潘春泉就是这么一个“拼命三郎”,特别是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后,潘春泉再次投入到一场全新的战斗中。6月27日,潘春泉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咳嗽、乏力、持续低烧。作为一所之长,整天忙得连轴转的他也没有在意自己身体的异常情况,以为仍像往常一样顶一顶就过去了,直到6月29日早上,在同事的极力劝说下,刚值完班的他交代好所里的事务后,才从单位赶往医院就诊。经医院初步诊断为“肺脓肿伴有肺炎、高血压3级(高危)等严重病症,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
然而,一向乐观的潘春泉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情况会如此糟糕。躺在病床上的他仍记挂着所里的工作,心心念念着压案、破案、服务群众,如何处理好每一起警情、怎么做才能让群众满意......等等。
他甚至还自责地跟同事们说: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时候,自己却“缺位”了,挺不好意思的,还请大家多多担待。并半开玩笑地说:等他身体康复了,回头自掏腰包要请大家吃“大餐”。然而,这次对于一向说话算数的他却“食言”了。
闲不下来的潘春泉对待所内事务总是事无巨细,常挂心头。8月1日下午,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因为担心才来所里工作的同志能否适应。他还特意把年轻民警毛贤庭叫到了病床前,详细询问所内的工作动态,关心他的成长和遇到的困难,分享自己的从警心得。
小毛清晰的记得所长的那番话,说:“干公安工作不是说‘你年轻,有激情’就够的,还要有一份热爱才行!等我从做完手术回去,就安排你沉到社区去工作,基层公安工作,不光要懂得破案,还要把和群众打交道的本领学到手,把公安基础打牢。”谁也没想到,这些话语竟成了所长对小毛的最后的嘱咐。
第二天的早上,潘春泉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因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
潘春泉深入社区进行法制宣传
因为热爱,他扎根基层26年
翻开潘春泉的履历,简单而平淡。从警26年,他大部分工作一直扎根基层派出所,做了一辈子的民警。他总是一个背包、一身警服、一股风更火火忙碌的样子。
1997年10月,大学毕业后的潘春泉通过招录考试光荣地加入桂林市公安局,成为叠彩分局北门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
“新来那个小伙子好肯下辣手(桂林话,意思为努力肯干),经常在所里头猫(呆着)到的,吃了晚饭就拿起个笔记本又出去转,也晓不得他要去干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走街串巷去熟悉情况去了......”这是北门派出所老民警对这个“初生犊子”的最初印象。
初到警队的潘春泉对公安工作知之甚少,他便通过勤下社区、“自报家门”提高知晓度、锻炼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自己以后参与社区管理和案件侦办做足了先期准备。也就是这样一股干事创业的韧劲、冲劲和巧劲,在短短大半年的时间内,潘春泉对于辖区治安实情、行业场所、居民住宅的知晓率便达到了近80%,小区的物业保安、广场的大爷大妈、旅馆商铺的店主……对“潘警官”这个称呼随口就来。一年多以后,他便能在治安案件办理过程中独当一面,深受单位同事和辖区群众的认可。
2006年,潘春泉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调至刑事侦查责任大队,从事刑事打击工作。岗位的变动,并没有改变他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很快地就成为刑侦战线的一名业务骨干、破案能手。2012年4月3日,大队接到重要线索:一青年男子携带大量毒品从广东珠海回桂林。潘春泉立即组织人员布控伺机抓捕。他与同事一路追踪,趁嫌疑人下车时,他迎面而上将嫌疑人连人带货一起按倒在地,当场查获K粉1038.8克,冰毒49.6克,摇头丸3000颗。这是当年桂林市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件,而潘春泉以其过人的胆识和过硬的警务技能在侦破工作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猖狂气焰。
2013年8月,时任大河派出所分管刑侦工作副所长的潘春泉带领队员在追捕贩毒人员过程中,牵出一起“涉枪专案”,该案很快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潘春泉带队一路追到广东佛山开展抓捕工作。由于案件涉及枪支数量大,涉案的人员较多,抓捕难度大,每天要收集线索、分析研判、协调工作、蹲守伏击......,他就这样在三伏天里熬更打夜连轴转了一个星期,终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好在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从鬼门关里被拉了回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躺在病床上他还心心念念地记挂这破案的事。同事去医院看他,他反复交代:案件证据要取齐,法律程序要完备,该追究的涉案人员不要遗漏......事后,同事们都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潘春泉曾这样说:“我是一名刑警,侦查破案让我上瘾,要说熬更打夜、四处奔波的时候有多辛苦,那么破案追赃挽损、群众点赞的时候,我就有多痛快!”。
一直战斗在公安刑侦一线的潘春泉,以其过人的胆识、惊人的毅力和独特的办案思路、破案手法,成为了单位刑侦骨干、破案能手,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传帮带了一批批刑侦骨干力量,深得领导信任、同事敬重和群众的肯定。
潘春泉(左三)与派出所的同事们
心系百姓,他记挂着群众的每一件小事
嫌疑人子女生活困难,他帮助申请补助;贫困户水果滞销,他拉着同事做起推销……潘春泉记性好,谁家有困难,夫妻闹矛盾,邻里有纠纷,他都了然于心。
“潘所,来家里吃饭啊!”
“不啦,我还有事儿,要赶回去忙活呢!”
这是村民老申看到下村走访的潘春泉时的一番对话,热情而亲切。每次下村走访,乡亲们喊潘春泉到家里坐坐、聊聊家长里短,那都是常事。潘所长总是忙得很,每次乡亲们喊吃饭,他总是婉言谢绝,但他与辖区群众的热络总是从不间断、常放心间。
近年来,大河派出所辖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治安形势也日趋复杂,案件多,压力大,在前任所长离任后,时任北门派出所所长的潘春泉主动要求调整到大河派出所任职,接受挑战。他就任大河派出所所长三年来,派出所各项公安基础工作开展扎实有序,基础考核连年位居各单位前列,“一村一辅警”建设取得良好反响、联防联控体系日渐完善……,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在他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他带领民警创建了“乌石村委会”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建设乡村安防设施、创建的村民义务巡逻队、推进“智慧门牌”安装工作,运用村规民约创建的“高佬调解室”成为大河乡平安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2021年年中,他创新推出的“突击式”、“互动式”治安巡逻机制在改善辖区治安管理上成效凸显,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辖区警情数平稳下降。2023年7月31日,在全市公安机关周例会上,大河派出所作了相关工作的经验发言。细致、精致、极致,他坚持在复杂琐碎的基础工作中“精雕细琢”、“敢啃骨头”,进一步夯实了辖区公安基础警务工作。
2020年夏,所里的对口贫困户老邓的5000斤夏橙滞销,这可是他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得知情况后,潘春泉积极联系爱心果商,帮助老邓将夏橙全部成功售卖。今年夏季,又是一年夏橙收成时,可潘春泉却病倒了,而他仍挂念着贫困户水果的销售情况,专门委托副所长吴凤荣代替他前去看望乡亲们。
这样的事情,潘春泉不知做过多少。有一年,辖区一个重点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户村民有抵触情绪,影响了项目的进展。潘春泉了解情况后,与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对其做调解工作。该村民常年在几十公里外的花江经营餐饮,潘春泉不辞劳苦,经常往返2个多小时上门做工作,与对方交心、交情,讲政策,摆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该村民被他的真情所感动,最终同意配合工作,调解工作得以圆满解决。
“可不要小看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很多案件就是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矛盾纠纷没能及时发现和调解处理而发生的。群众之间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避免激化……”潘春泉的经验之谈,同事们至今记在心里。徒弟吴凤荣说:“派出所工作离老百姓贴的最近,师傅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想干好民警这份职业,就要时刻把心思放在群众身上。”
他身上的那种做事的劲儿,值得永存
作为一名公安基层派出所所长,潘春泉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正执法、纪律严明”总要求,并使之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细致周到服务群众,坚毅执着严打犯罪,亲如手足对待战友,用心用情对待家人。他是辖区群众的“知心兄弟”,是违法犯罪分子的“克星”,是同事们印象里的“猫哥”“拼命三郎”,是父亲眼中能干孝顺的“儿子”,是女儿心中无所不能的“英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警察的忠诚和担当,诠释了一位普通民警的家国情怀!
潘春泉其实也很“吝啬”,他吝啬给自己休假调整、吝啬与家人外出游玩。对于家庭,他亏欠得太多!而对待工作和身边的战友们,他却很大方!他可以不厌其烦地与年轻同志交心、竭尽精力授业解惑。日久经年,潘春泉凭借着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早已沉积着超群的公安工作能力和基层岗位经验:如何快速适应公安工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如何搜集案件有效线索、快速攻破嫌疑人防线……作为警队里别样的“园丁”,他对徒弟和同事们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业务技能。
从警26年,他先后在普通的管段民警、充满挑战的刑警、事务繁杂的派出所所长等不同岗位上历练,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默默耕耘,尽心尽力,他常说: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潘春泉走了,在清晨悄然而去,仿佛谁也不想惊动,一如他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为人。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穿上警服,忠诚就写进心里。头顶金色盾牌,就不能害怕奉献和牺牲……”铮铮誓言,声犹在耳。所有不舍与感动,所有敬意与赞叹,都将化作对英雄的怀念。潘春泉,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这位将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写进生命里的人民警察,必将成为身边的公安战友和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的记忆!
通讯员 刘传勇 黎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