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周俊远
“政府在政策扶持基础上,还在资金上给予奖励。今年又获得了60万元的工业发展贡献奖,回去后一定用好政策,为壮大企业再发力。”今年9月,荔浦市举行工业振兴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为2022年度工业发展贡献奖企业、工业经济稳增长奖企业、新上规模奖企业等91家企业发放共计4000多万元奖金。
近年来,荔浦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部署,创新发展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功打造“工业沃土”,建成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荔浦市工业集中区,创建了小微企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等“双创”产业孵化基地,成立自治区第一支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县级科创基金,打造了广西首个县域资本市场孵化器,先后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广西荔浦现代家居制品轻工园”“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特色小微企业示范园”。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成为广西唯一上榜的县域。
一个不沿海、不沿边、无高铁的县级市,凭什么被桂林市赋予“工业强县”的发展定位和光荣使命?
荔浦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实施园区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三个百亿工程,大力推动工业振兴,成功走出一条“无中生有”“有中出新”“薪火相传”的工业发展之路。2023年,荔浦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80.4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6%。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5.0%,建筑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5%。
“无中生有”缔造衣架航母漂洋过海
12月,走进桂林毛嘉工艺品有限公司。雪白精致、抛光精美的衣架堆积成一座座小山。
锯形组装、挂钩烤漆、贴签打包装箱……在该衣架生产基地,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个个衣架源源不断地产出。不久,它们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销往海外市场。
从小作坊生产到“中国衣架生产基地”,再到如今的“中国衣架之都”,荔浦市“小衣架、大产业”的市场格局不断攀升。
荔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荔浦市衣架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产品7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近七成。
“30多年前,我们生产20万根衣架要一年时间,现在通过智能化制作只需要一天!”经营衣架产业的覃元高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近年来,荔浦衣架逐步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攀升,在攀升中扬名。“先天条件不足,必重软环境。”开放包容、大胆创新的荔浦人深谙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该市先后出台《四家班子领导跟踪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工业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奖励扶持方案》《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办法》等10余项激励性政策措施,还先后起草制定了《竹制衣架》《布艺衣架》《浸塑衣架》等8个衣架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并经工信部批准发布实施,填补了衣架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强化了机制保障。此外,荔浦市还挂牌成立荔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建设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博创服务站等平台,实现引智引资同步,以产业链吸引人才链。
目前,荔浦拥有衣架家居企业300多家,其中骨干企业87家、规模企业33家、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26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衣架40亿个,行业工业产值80亿元。产品从原来单一的木衣架向多品种、多功能高端衣架家居用品转型升级,主要原材料也向多元化及复合型方向发展,现有木制、竹制、植绒、金属、浸塑、橡塑、布艺、木塑等八大类3000多个品种。荔浦衣架8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约70%。
“有中出新”壮大食品名城向百亿元产业集群迈进
在荔浦工业发展初期,属地管辖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荔浦大胆提出“县(市)内无乡界”的发展模式,对各乡镇发展工业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一举兴起荔浦民营经济发展热潮。
进入21世纪,荔浦的食品企业遍地开花,托起了荔浦人稳稳的幸福。
如今的荔浦,培育出了智强、智仁、周氏等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冲调食品、蜂蜜食品、豆奶制品等六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
“我们智仁公司现在主要与一些高校进行研发合作,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研发食用更便捷、更营养、更健康的食品。”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廖化说。
除了食品以外,荔浦老牌的葛仙翁牌中西成药以及凉茶等保健食品也占据着荔浦食品业的一席之地,喉康散、罗汉果玉竹冲剂、消炎退热颗粒等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通过改造车间、升级全自动现代化生产线,30多年的老厂房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荔浦市相继引进英路维特、林洋药业等一批亿元级医药项目并投产,研制出白头翁皂苷B4等抗炎一类新药,生物制药迈上新台阶。仅2021年,荔浦市食品药品产业产值达35亿元。荔浦大力做强食品药品产业链,通过引进国际知名企业,种植穿心莲、葛根等,就地提供原材料,加快一批医药项目建设,向百亿元食品药品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拼搏,荔浦坚持把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产品作为推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到规模企业的提升,从粗放经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变,从粗加工到创建全国著名品牌的飞跃。
通过“县(市)内无乡界”模式发展,荔浦市培育出60家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冲调食品、蜂蜜食品、豆奶制品等六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成为享誉全国的南方食品名城,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质量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称号,逐步形成百亿元食品药品产业集群。
“薪火相传”点亮光电科技“明灯”
2021年11月,荔浦招商团从东莞返回途中,突然接到东莞一家电子企业愿意跟他们接洽的消息。团队兴奋不已,随即调转车头折返东莞。一个多星期之后,这家电子企业在荔浦投资创办了大顺公司。
长期以来,荔浦市委、市政府“薪火相传”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引进资金类政策400多条,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包括“超亿过千”工程、小微企业上台阶奖励办法、土地先借后用办法、标准厂房补贴办法、税收实得部分返还办法,等等。
“企业进驻荔浦,当地领导干部热情服务,给了很多实际帮助。”美亚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美亚迪入驻之初,当地政府在土地政策、审批流程、融资渠道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优惠,“荔浦党政主要领导更是时常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与大顺公司同在一个园区的美亚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荔浦市美亚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美亚迪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于2017年进驻荔浦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园区光电产业龙头企业,已被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是落实自治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理念和桂林市工业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是荔浦的创新典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荔浦市围绕延长光电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链,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高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荔浦市招商引资共引进7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00多亿元,培育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