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板鸭让旧村人的日子红红火火。
李美艳将板鸭打包。
李美艳和婆婆、奶奶三代人一起制作板鸭。
临近春节,临桂会仙镇旧村的板鸭“一鸭难求”,来自各地的网络订单和上门来拿货的人络绎不绝。“这是最后一批鸭子了,做完这批大家也都要过年了。”刚过完小年,会仙镇旧村做板鸭的大户傅永兴指着自家楼上晾晒的板鸭说,他家年前这段时间做了四万多只板鸭,除了销往本地,南宁、湖南、广东的很多客户也来预订。
旧村人以传统手法制作的板鸭久负盛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记载:清朝末年时期,桂林会仙旧村板鸭每年都大量供应桂林城乡市场,在回汉群众中享有盛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旧村的板鸭制作不断发展,全村几乎家家都做板鸭,每年制作的板鸭有几十万只。每年入冬后天气转凉,村里的人都忙活着制作板鸭,并把板鸭挂晒在房前屋后。旧村人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把小板鸭做成大产业,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漂亮的“板鸭楼”。
“板鸭传到我这已是第七代了。”在旧村一处漂亮的三层“板鸭楼”下忙活的“90后”李美艳说,她嫁到旧村后就跟着家里的老一辈制作板鸭,并把电商引入到板鸭销售,从开始时每年做几百只,到现在每年做三万多只。“这两年,我还自己开发了新品,在老一辈传统板鸭的基础上,研发了酱香口味,也得到很多人的喜欢。”李美艳说,作为旧村板鸭的新传人,他们这一代要紧跟时代,让传统的旧村板鸭常做常新,让更多人喜爱上旧村板鸭。记者李凯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