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25“李宁杯”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总决赛(CPC-2000)暨中国匹克球城市挑战赛总决赛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开赛。 记者李凯 摄
▲李宁在球场开球。 记者李凯 摄
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记者李凯 摄
▲奥运冠军李小鹏在比赛中。 记者李凯 摄
▲选手们在比赛中。 记者李凯 摄
□本报记者 李思静
金狮昂首,身披霞光闪耀登场,舞出朝气与力量;
山歌迎客,声绕青山十八弯,唱出淳朴与热情。
11月27日,2025“李宁杯”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总决赛暨中国匹克球城市挑战赛总决赛(首席官方合作伙伴: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赛。一千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匹克球运动员摩拳擦掌,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挥拍山水间,共同创佳绩。
桂林匹克球运动氛围引选手点赞
开赛仪式后,一场由李小鹏、泽仁纳姆、毕文静、曾永亮呈现的名人赛,点燃现场气氛。
球场上,运动员们步伐敏捷、你来我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名场面”,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
“走进这个场地就觉得好激动,大家都很热情,气氛非常好。”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李小鹏说。在他看来,这样大型的赛事对所有匹克球运动员以及刚开始接触匹克球的人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我也是一个匹克球新手,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这次比赛我也报名了,我会打出风采。”李小鹏说。
9时整,运动员们走上赛场,击球时发出的清脆撞击声,在场馆内此起彼伏。
“这是我第二次来桂林参赛,感觉特别亲切。”江西上犹匹克队球员樊珮朗对赛事组织和桂林自然风光赞不绝口,“桂林的山水美景和清新空气,让竞技比赛更像是一种享受。”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025年被认为是“匹克球爆发元年”。如今,打开小红书,“匹克球”相关笔记单月新增超12万篇,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3.7亿次;美团数据显示,“匹克球”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76%,“匹克球馆”搜索量同比增长496%,“匹克球场地”搜索量同比增长922%。
此外,2025年中国网球协会计划内赛事近300场,未来2—3年,全国匹克球场地数量有望突破万片大关。目前,已有李宁、红双喜等多个运动品牌推出相关产品,2025年国内匹克球装备及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18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小小的匹克球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集团董事长,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李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心也有责任协助国家体育部门,将匹克球这类有益身心的新兴运动更好地在桂林、在广西,乃至在全国推广开来,助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嘉年华等配套活动精彩纷呈
场内,选手们赛得火热;场外,好车、好物、好味道等新奇体验,为选手和观众带来“新耍法”。
在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家用诊断类产品等受到大众青睐。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市场部部长粟传军说:“匹克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在中国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优利特作为这次活动的官方赞助商,是公司关注大众健康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的战略之举。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做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健康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间烟火气,最能慰人心。桂林米粉、恭城油茶、平乐十八酿等具有桂林特色的美食,让人食指大动。
“既有美食还有运动,非常接地气,感觉非常好,很热闹。”市民杜丽说。
瑶古妹非遗瑶茶总经理周颖华告诉记者:“我们向所有外地的游客和运动员展示我们桂林的经典——恭城油茶,并创新采用‘奶茶’的饮用方式,让运动员们品尝瑶族的特色。今天早上摊位前客人络绎不绝,很多外地的运动员都对我们这个饮品很满意,我们也非常高兴。”
桂林建筑规划设计集团规划与景观院院长黄珑告诉记者:“这一次的山水造物集市是由我们集团来招商和运营的。我们招了50个摊位,有来自我们本地的文创品牌,像桂林有礼,还有我们桂林设计集团的一些文创作品,像山水书画、非遗刺绣等。美食有榕湖集团的米粉和现场制作的油茶,还包括我们本地的品牌,像椿记烧鹅、三养等。”黄珑说,希望通过展示桂林的在地文化、民俗特色等,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运动员在山水间挥拍的同时,感受到桂林的烟火气。
此外,记者注意到,桂林新能源车市集同样受到观众欢迎。不仅多个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出多重优惠,更有车尾厢集市、互动体验等丰富活动。入夜,体育时尚秀、电音节等活动还将带来更多精彩。
记者体验:拿起球拍就能找到球友
“只要学习10分钟就能上手”。作为一项集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精髓于一身的新兴运动,近年来,拥有低门槛、高趣味和强社交属性的匹克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无论是网球场地、羽毛球场地还是室内体育馆,都能开展这项运动。
赛事启幕当天,赛场外的匹克球体验区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不少被赛事激情点燃的观众迫不及待拿起球拍上手体验。记者也是其中之一。
拿起球拍后,记者回忆选手们的动作——抛球、击打。匹克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为了更快引导初学者上手,工作人员也拿起球拍,与记者互动。
从只能打一个回合,到逐渐开始扩大跑动范围,即便还不熟悉规则,接球和发球间,一个朴素的念头从脑海中产生——追着小球,不让球落地,或许我有打匹克球的“天赋”。
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念头出现在越来越多刚刚接触匹克球运动的人群中,让这项运动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为越来越多普通人打开感受体育快乐的“一扇门”。
当工作人员临时离场,很快就有路过的观众接上了球拍,围观的人群中不乏跃跃欲试的身影,匹克球运动体验似乎不会结束。
这也恰恰印证了世界冠军毕文静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拿起拍子走出去,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