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70岁“农村奶奶”获文学奖火遍全网!她背后的故事更打动人

来源: 桂林晚报 2025-11-21 10:14:27 我来说说 阅读

  在桂林市全州县的连绵群山之间,70岁的肖大妹正迎来人生的崭新篇章。前半生,她的双手浸润着黄豆的醇香,在磨盘与灶台间辗转,磨出了生计,也磨出了坚韧;如今,这双曾撑起一家温饱的手握起笔杆,在纸上耕耘出另一片天地——她把桂北乡村的烟火人间、人生之中的酸甜苦辣,都化作质朴而有力的文字与图画。最近,肖大妹凭借作品《一街人生》登上小红书文学节的领奖台,捧回沉甸甸的“评委大奖”,不仅让全国读者听见了来自桂林乡野的真实声音,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成为许多人心中“大器晚成”的鲜活榜样。

  小红书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评委大奖颁奖现场。

  日前,记者联系到正在上海参加活动的肖大妹和她的女儿王坪,听她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乡土故事引共鸣

  “豆腐奶奶”成“桂林骄傲”

  “真没想到,我这个农村老太婆写的字,也能登上上海这么大的领奖台!”在上海虹口鲁迅公园举办的小红书文学节“身边写作大赛”颁奖现场,肖大妹带着浓重的全州石塘乡音,从资深出版人黄昱宁与作家淡豹手中接过“评委大奖”。那一刻,她眼眶微红,声音哽咽。这真挚的一幕被镜头捕捉并传到网上后,迅速引发全网共鸣。

  肖大妹在小红书文学节与自己的宣传物料合影。

  一时间,微博上#70岁奶奶磨20年豆腐后改行写作#、#广西奶奶的文学梦有多燃#、#写作比磨豆腐容易#等话题,如同雨后春笋般接连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单,累计阅读量超千万。这位从桂林全州走出的“豆腐奶奶”,一夜之间成为励志与温情的代名词。

  肖大妹领奖后与家人合影。

  肖大妹的获奖作品《一街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华丽雕琢的辞藻堆砌,只是将最平凡、最寻常的生活片段娓娓道来:清晨五点半起床,去菜地种白菜与大蒜;早餐是农家肥料种出的老南瓜配馒头;去市场为内蒙古的朋友挑选海椒,准备做豆豉酱。可就是这些充满桂北乡土气息的日常,在她的笔下却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她细致描摹海椒“红艳艳,油光锃亮,在日头照耀下反光”,她念叨做豆豉酱的秘诀:“得用高度白酒先把豆豉泡软,这样越放越香。”

  当她在市场上偶遇老姊妹时,那细腻入微的描写,更是让岁月的痕迹与生活的沧桑扑面而来:“面前杵着个,背如一张弯弓般的老妇人……这人是哪个?一时想不起来。我在记忆里使劲搜索,再定睛细看,令我大吃一惊:‘老姊妹!是你?’”“曾经的她杨柳细腰,两条粗大的辫子齐腰梗梗,浓眉大眼……百多斤的菜挑在肩上,扁担一弹一弹,大步流星,走路都带风。看见她挑菜来,有时我跟她开玩笑:‘大家让下!《龙江颂》里头的劳动人民来了。’而今佝偻成这样,我不敢相信。眼神凝重指着她满弓般的背问:‘啷成这个样子?啷回事?’”

  这些充满桂北乡土气息的文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网友们情感的闸门,在网络平台引发共情。

  有人说:“从头读到尾,那些文字就像画面一样在眼前浮现,连声音都仿佛能听见,感觉自己就站在全州热闹的集市上。”

  还有人感慨:“‘啷成这个样子’这句方言,太亲切了,就像小时候外婆在耳边唠叨家长里短。”

  更有人直言:“简单几句话,看得人鼻子直发酸,这才是生活最真实、最本真的样子,没有丝毫的粉饰。”

  桂林本地的网友,更是满怀着自豪与骄傲,在评论区留言:“这是我们全州的奶奶!她用文字写出了桂林农村老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藏在生活点滴里的深情,是我们桂林人的骄傲!”

  如今,肖大妹的小红书账号“我是肖大妹”已吸引超7000名粉丝,获赞与收藏近3万,每一篇自传文字、每一幅手绘,都能引发读者的热烈共鸣。“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没人在意、会被岁月遗忘的农村老太婆,连‘大妹’都是随意叫的乳名。”肖大妹告诉记者,“现在有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喊我‘奶奶’‘老师’,是这些鼓励给了我力量,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写下去,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

  女儿一支笔 为她重启人生

  肖大妹与文字的缘分,始于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在全州县石塘镇,她磨了20年豆腐——每天凌晨一点起床,挑黄豆、推磨制浆、点卤压块,天不亮挑着担子赶集市,日落西山才回家,“脚后跟不落地、屁股不沾凳,连吃饭都尝不出味道”。

  2016年,61岁的肖大妹患上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再也扛不动沉重的磨盘。没过多久,与她相依为命20年的娘家兄弟,又在一场车祸中离世。“那时候觉得活着没意思,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回忆起那段日子,肖大妹的声音依旧带着哽咽。

  转机源于女儿王坪的用心。看着母亲整日郁郁寡欢,王坪硬塞给她一支笔、一沓纸:“妈,你把见过的人、经过的事,还有自己的人生,都写出来、画出来,说不定心里能痛快些。”起初肖大妹连连摆手:“我才读了几年书,几十年没摸过笔,字写得不如小学生,哪会写文章?”可在女儿的反复鼓励下,她试着从画身

  边的花草开始:门前的蜻蜓、地里的玉米、灶台上的陶罐,笔触虽粗糙,却慢慢让她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肖大妹在家中作画。

  2021年,66岁的肖大妹正式动笔写自传。没有书桌,就拆下家里老款脚踏缝纫机的机头,用机板当桌子;记不清的字,就翻女儿买的字典;写累了,就去菜地浇浇水、除除草,灵感来了再接着写。她的文字里,全是桂林农村的真实记忆:“写的时候常常落泪,想起小时候没饭吃跟着老一辈挖野菜,想起磨豆腐时累得直不起腰却不敢歇,因为要养家里人。”肖大妹说,“但写完画完后心里反而轻松了,那些压在心里几十年的苦,好像顺着笔尖流走了。”

  如今,肖大妹已经写下了近20万字的自传,绘制了近百幅人生故事画。这些作品,不仅是她个人的回忆录,更是桂林农村生活的生动缩影,展现了农村老人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

  肖大妹的自传画。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女儿王坪,始终尊重母亲的创作,从不干涉她的写作与绘画风格。“我只提醒她多观察生活,从不多加干涉。如果教她怎么画、怎么写,作品就没了自己的味道。她的文字和画,贵在真实,贵在带着桂林乡土的烟火气,这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王坪说道。正是这份尊重与信任,让肖大妹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用最真实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模样。

  只要向阳生长 歪脖子树也能开花

  “现在我明白,就算是歪脖子树,只要向阳生长,也能开出花来。”肖大妹在获奖感言里的这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如今的她,依旧要种地、操持家务,每天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写作画画,生活却早已充满光彩。“确实现在有出版社来询问我、希望把我的作品出版成书,如果真能这样也很好,能让大家知道,曾经有个桂林农村老太婆,这样认真地活过,希望能鼓励到更多跟我一样的老年人更加珍惜晚年、热爱生活。”肖大妹的故事,不仅打动了网友,更打破了人们对农村老人的刻板印象——磨了20年豆腐的手,照样能写出拿全国奖的文字;70岁的年纪,照样能开启人生的新可能。“我希望所有老年人都知道,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想做,就不算晚。”

  如今,肖大妹仍保持着写作习惯,每天清晨做完家务,就坐在缝纫机改造的书桌前,继续写自传。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她布满皱纹的手握着笔,格外坚定。“我估算不到人生的终点是哪一刻,但想在有限的日子里,把我的故事写完画完。”肖大妹说,“这不仅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桂林农村老人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网络上的喜爱和赞美,让这位朴实的农村奶奶既羞涩又感动。许多桂林本地的网友看到她的故事后,纷纷送上祝福。而肖大妹也想通过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好好感谢这些桂林老乡:“谢谢大家不嫌弃我的文字粗浅,我会一直写下去,把桂林农村的美、把我们那一代人的真实生命经历,都写进故事里。”

  从桂北田间的豆腐坊,再到小红书文学奖的领奖台;从无人知晓的农村奶奶,到全网关注的“民间作家”,肖大妹用最朴实的笔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也为桂林增添了一份温暖的骄傲。她的故事更让我们懂得: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心怀热爱,平凡日子能写出动人篇章,普通人生也能绽放耀眼光芒。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刘琪)

  图片均为受访者王坪提供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