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正在书写桂林山水间的新故事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1-18 09:58:08 我来说说 阅读

  从看山水到“住”进风景里 一小时车程可到达

  露营,正在书写桂林山水间的新故事


  游客在天湖露营。

  


  江树露营基地的特色配套设施。

  


  石象角露营基地很适合扎帐篷过夜。

  


  桂林一家大型超市里的各类户外露营产品。

  □记者周文琼 文/摄

  当扎帐篷、看星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露营已从专业背包客的冒险转变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微度假”。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誉为户外爱好者的天堂。近年来露营地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从较早的磨盘山顶的露营地到灵川石象角的露营地,再到七星区城郊的露营地……无论你生活在桂林城市的哪一个方位,开车一小时,很快就能找到露营地。

  露营融入城市生活,正在书写人们在山水中的新故事,在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中,桂林又有哪些值得探寻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露营为何成为人们的新日常?

  “第一次去天湖露营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的。进入天湖的盘山公路后,天气就变得格外凉爽,美好心愿一步步变为现实。”李女士回忆起最难忘的露营经历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那一幕仍在眼前。

  “我们在山顶扎营,风很大。我的帐篷太大了,只适合公园遮阳,根本立不起来。朋友们一起帮忙也没用,最后只好放弃——那意味着我得在车里过夜。”李女士笑着说,“可一点都没影响我们的心情。大家用小炉子烤肉、煮排骨汤,边吃边看风景聊天。晚上一阵风吹散雾气,满天星星露出来,银河清晰可见。虽然没过多久雾气又上来了,但那一刻的美,至今难忘。”

  那一夜,李女士在车里几乎没睡着。山顶的风声混合着发电风车的叶片转动声,让她心里有些不安。当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云层照亮整个山脉的瞬间,她所有的忐忑随即烟消云散。“太美了……每次想起这段经历,我都会笑。有狼狈,有惊喜,有不确定,但更多的是幸福。”

  市民小钟是90后,也是露营爱好者。在秋冬季节,小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出去露营4次。从灵川的石象角到白鹭洲,再到杨堤月光岛,桂林的很多露营地给了他不同的感受。“在杨堤我喜欢把躺椅放在树下就一直吹着风,在石象角我喜欢看着火苗在炉子里蹿动,在白鹭洲我记得和朋友们第一次喜欢上了烤砂糖桔,我们吃了好多好多……”小钟说,露营让他心情放松,哪怕没有同伴,他也会一个人去。“搬东西、扎帐篷、做饭,一整套流程其实很累,但精神却彻底放松了。在桂林露营特别方便——无论你住在哪个方位,一小时车程内总能找到风景绝佳的营地。”

  露营是如何打动人们的?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它可能是一次意外中的浪漫,可能是独处时的放空,也可能只是火炉前的一刻温暖。远离城市喧嚣,置身旷野,感受自然的温度与节奏,露营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忙碌生活的“暂停键”,甚至在某个时刻,重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营地个性化体验与多样化发展并存

  近年露营在桂林成为热门休闲方式,尤其在山水风光与自然景观的加持下,人气很高。在江边、郊外、田野等地,一个个露营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城市生活之外的诗意延伸。随着露营地设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露营地过夜。

  近日,记者探访了漓江畔沙洲村的江树露营地。负责人周钰坤正半倚在椅子上,晒太阳、喝茶。营地里有几名大学生正烤肉聊天,气氛闲适。

  周钰坤是一名资深户外爱好者,曾带着儿子骑行“此生必驾”的318国道。“我喜欢露营,身边朋友也多是户外爱好者,就想找个地方自己做营地,大家一起玩。”他花了近两年时间,才选定如今这个位置。周边100米内没有建筑,出门就是漓江河滩。营地的室内空间由旧储藏室改造,院中大树原地保留,后方还有一片开阔草地,是活动与夜间扎营的主要区域。

  这个露营地四季皆景:春天绿树成荫,是天然氧吧;夏天出门就可以在漓江边戏水、玩桨板;秋冬则是露营黄金季。“以我自己为例,在户外生一炉火、泡一壶茶,听风看鸟,非常放松。”周钰坤还亲手设计了许多充满童趣的设施:放大版的椅子,适合夏夜躺平观星,若雨后放晴,甚至可见银河;放大版的跷跷板;还有因儿时爱捅马蜂窝而灵感迸发设计的大秋千……丰富的户外经验,让他精准把握了露营者的需求,营地自开放以来,深受欢迎。

  据周钰坤介绍,营地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其中有400余人次选择过夜,多为桂林本地家庭结伴出行。周钰坤也提供帐篷等装备租赁,“很多人初接触露营,没必要一次性购齐装备,租赁是很好的入门方式”。

  位于灵川县三街的石象角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最初吸引了众多桨板、皮划艇爱好者前来,后来逐步发展为综合露营基地。

  石象角露营地负责人赵小元向记者展示了近几年该露营地游客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游客量达到了7万人次,2023年游客量为4.5万人次,2024年游客量为4.5万人次,2025年截至记者采访当天,游客量为3万人次。

  “2022年可以说是‘露营爆发年’,几乎人手一顶帐篷,过夜需求旺盛。2025年游客数量有所回落,主要因为桂林周边新营地增多,客源分流。”赵小元分析认为,人们对走向户外的热情并未减退,露营已融入城市生活方式,形式上也未必严格追求“野外过夜”,但真正热爱露营的人群正在沉淀。“初冬是露营的好时节,这几天还有从浙江自驾来的游客,专门在网上查到我们,来这里过夜。”

  正如赵小元所言,近年来桂林市区出现了许多新的露营地。

  白鹭洲露营基地位于灵川县,从桂林市中心出发大概40分钟的车程。露营地相关负责人郑仕良说,白鹭洲是漓江边原生态的河滩,过去偶尔有人来玩,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应该好好保护、好好利用,便从村集体承包下来打造成露营基地,这样既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又能让来此游玩的游客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务。

  近两年,白鹭洲露营基地越来越受游客欢迎,每到“五一”和国庆假期,每天人流量能有千余人。来过夜的游客中,除了桂林市民外,还有不少广东、湖南自驾来的游客。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营地逐步提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如今能为过夜的露营游客提供热水洗澡。

  油麻滩露营地位于雁山区柘木镇,从市中心驾车需要大约40分钟。地处江湾,与白鹭洲露营基地不同的是不但没有大片的树荫,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青草地。这里有天幕出租,也有小卖部、停车场,周边还有水果采摘和各色农家乐。在临桂方向则有绿野仙踪义江露营基地等。

  如今,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桂林露营”,可轻松找到几十处推荐目的地,相关攻略与话题内容层出不穷。露营已成为桂林人日常休闲的一部分,也成为外地游客认识桂林山水的一种新方式。

  露营产品“逆势”增长折射消费潜力

  露营正悄然融入城市日常,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选择。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2139.7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483.2亿元,带动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44万亿元。

  桂林本地人覃水生在市区经营户外用品店已有15年,他曾是最早一批在桂林经营露营基地的商家,近年来他还专注于与露营有关的文旅产业策划等。覃水生亲眼见证了人们对于户外产品消费习惯的迁移:购物主阵地从线下实体店转向网络电商平台,露营产品的销售轨迹呈现出鲜明的新特征。

  “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有空更愿意走出家门、亲近自然。”覃水生说,“以前一张露营椅能卖到400元左右,到2022年,百来块钱就能买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备着一两把。”需求的激增推动着装备品类不断丰富和细化。

  他举例,过去店里主要卖徒步鞋、衣物和简易双人帐篷,如今光是帐篷就衍生出单人、双人、轻防雨、防风防雨等多种类型,装备体系日趋完善。随着消费群体的分化,露营装备也呈现出清晰的梯度:面向大众的入门级产品、适合进阶用户的专业装备,以及针对发烧友的高端配置。目前,初级露营产品仍是市场主流。过去“帐篷+睡袋”的简单组合,如今已发展为模块化系统:天幕搭配投影仪变身露天影院,车载冰箱确保食材新鲜,甚至出现了能监测PM2.5的智能帐篷。

  多位接受采访的露营爱好者表示,他们的装备升级路径十分典型:从一把椅子、一张折叠桌开始,逐步添置帐篷、露营推车,再到各类灯具、炉具,甚至为满足露营需求而选购具备外放电功能、搭载车载冰箱的越野车。“装备越来越精致,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让人忍不住想不断升级。”同是露营爱好者的小陈说。

  政策与标准也在跟进。今年9月1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征求〈户外折叠手推(拖)车〉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就户外折叠手推车的外观、性能、材料及安全等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露营推车市场的热度,正是整个露营经济持续升温的缩影。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