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推动桂林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1-18 09:58:09 我来说说 阅读

  □本报记者唐健扬 通讯员桑碧玉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桂林迅速响应,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为核心路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产业升级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如今的桂林,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六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区第一,一个个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动着桂林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在桂林福达曲轴超级工厂,数据中台与AI算法默契配合,精准预测生产计划,让整条生产线高效运转;稳健(桂林)乳胶生产车间里,AI视觉识别技术代替人工完成智能质检,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君泰福生产车间内,Deepseek大模型优化着每一个生产流程,让生产流程更趋科学。这些场景是桂林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已在工业重点行业打造4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8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广西人工智能相关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示范效应持续显现。

  产业创新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歇。桂林立足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业,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培育起一批骨干企业。桂林光隆集成科技的“人工智能核心光交换器件及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自治区新兴产业培育项目,桂林君泰福荣获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奖,桂林芯翼等企业在广西创新创业大赛上崭露头角。此外,桂林智能终端产品品类日益丰富,涵盖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链条完善的产业格局。

  项目引进与建设的强劲势头,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桂林主动出击,举办人工智能产业(深圳)招商推介会、广西光通信产业招商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成功引进浙江大学控股集团、商汤科技、西能云端机器人等一批优质企业与项目。2025年1月至9月,全市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项目48个,总投资额达151.3亿元;桂林福达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精密部件绿色智造示范工厂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2个“人工智能+制造”项目获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数量居全区首位。11月举办的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更为桂林搭建起更高层次的产业交流平台。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创新发展的沃土。桂林强化顶层设计,编制产业链图谱,出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桂林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桂林云计算数据中心、桂北智算中心等项目加速落地;广西瀚特参与制定的团体标准填补了领域空白,其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实训基地入选国家优秀案例集。桂林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的成立,让“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迈上新台阶,全市人工智能行业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18个,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智改数转网联”的全面推进,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桂林完成了全市629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全覆盖,培育自治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家、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13家,数量均居全区第一。深科技高端手机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入围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公示名单,22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获自治区资金支持,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各个环节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未来,桂林市将继续深化跨行业协同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与要素保障,积极吸引和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加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场景化应用,全力构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奋力打造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