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群人、一方舞台、一场空前的剧展,书写了一段中国戏剧史的传奇。
1944年,轰轰烈烈的西南剧展,如同黑夜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民族的至暗时刻。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等为代表的戏剧先贤,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倾力呐喊,用戏剧凝聚人心,用文化守护国魂,展现了戏剧工作者的大勇气、大担当、大境界。
火种一旦被埋下,便不会熄灭。2022年,怀着对西南剧展的崇高敬意,首届桂林艺术节横空出世。如同多年前那样,桂林这座城市再度因戏剧沸腾起来。三届桂林艺术节共吸引了10余个国家地区戏剧团队携65部剧目登临山水间,带来了226场精彩演出,超过百万人次观看。昔日辉煌的“戏剧之城”,如今荣耀归来。
今年,桂林艺术节走到了第四届。有了前三届举办经验,本届桂林艺术节运作日臻成熟,戏剧、音乐、美术板块亮点纷呈,18个高质量剧目、超百场相关活动使得活动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再上台阶。多国艺术家联袂呈现,高校师生携手参与,尽显“国际化、年轻态、人民性”的节日特色。打破的戏剧舞台边界、不断延伸的艺术触角、深度的全民参与——桂林,正以戏剧连结世界;桂林艺术节,正成为桂林山水之外传递给世界的另一张名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西南剧展出发,到桂林艺术节,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初心依旧。当年的戏剧火种,如今已成星星之火,散布到了各处,渗入城市肌理。戏剧与桂林源远流长,互相成就,以文化人,化剧入景,渐入佳境。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守护、传承、发展、打磨,带着西南剧展的荣光,桂林艺术节一朝化茧终成蝶,与山水共舞,与时代共出彩。
热烈祝贺2025桂林艺术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