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艺术节好戏连台邀君共赏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0-22 10:27:55 我来说说 阅读

  让艺术在山水间自由生长

  桂林艺术节好戏连台邀君共赏

  


  ▲《中央戏剧学院建院75周年校友成果展》

  


  ▲《工匠的仲夏夜之梦》

  


  ◥《西游记》(第一部)

  


  ▲《庄周梦蝶》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

  


  ▲《饮歌——香港电影音乐会》

  


  ▲《戏悟》

  


  ◥《北京人》

  


  ▲《海底两万里》

  


  ◤《破阵曲》

  


  ◤《兰陵王》

  


  ▲《黄格胜〈漓江百里图〉创作40周年桂林特展》

  


  ◥《海鸥》

  □本报记者周文琼 黄敏

  10月24日,2025桂林艺术节即将启幕。本届艺术节的主题是“化境”,主张艺术创作融合自然与人文。本次所邀约的剧目共分为国内剧目和国际剧目,剧目类型包含话剧、音乐剧、戏曲、儿童剧、木偶剧、杂技剧等多种类型演出作品。18部剧目演出分为:引进剧目(11部)、WTEA展演剧目(4个单元)、英才计划剧目(3部)。桂林艺术节大幕即将掀起,好戏将接连上演,一场山水间的艺术盛宴邀君共赏。

  向经典致敬——

  多部中外重磅大戏上演

  本届艺术节期间,中央戏剧学院携“中国演剧创排计划”首部作品、曹禺经典话剧《北京人》登陆漓江歌剧院歌剧厅。作为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实践,本次《北京人》创排是一场经典与创新的对话剧本重构。导演曹艳采用环形叙事构架,将生命热情与命运冷酷的冲突层层铺展,营造“绝望深处藏微光”的诗化意境。

  《海鸥》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契诃夫创作于19世纪末的四幕话剧。1898年,《海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并大获成功。自此,这部俄国经典四幕剧便在世界舞台上长演不衰,多个版本的演绎不断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今年,这只象征艺术理想与人性挣扎的“海鸥”,经中戏与俄罗斯导演的联合诠释,带着全新的舞台呈现与情感表达,“飞”入桂林大剧院的舞台,与观众在山水环抱中相遇。

  此次演出的《海鸥》,是中央戏剧学院与俄罗斯鲍里斯·史楚金戏剧学院第二届“表演干部训练班”的教学成果剧目。该剧由俄罗斯鲍里斯·史楚金戏剧学院导演伊琳娜·帕霍莫娃执导,她说,契诃夫在《海鸥》中痛苦地探寻着人生问题:什么是生与死、爱与孤独、谎言与真理?希望《海鸥》能走进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海底两万里》原著小说开创了海洋科幻小说先河。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与他掌舵的神奇潜艇鹦鹉螺号被误认为深海水怪,三位追捕者误打误撞落到了尼摩船长的潜艇里,打破了他在深海中的隐秘生活,一同穿越两万里的海洋奇幻世界。在此次艺术节上,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抱风屿Tempest Projects联合出品的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新编来到了桂林。本场演出结合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以颠覆性的黑光技术和独树一帜的戏偶表演,为观众打造一场栩栩如生的视觉与想象的双重盛宴。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此次艺术节期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带来的《西游记》第一部将登上桂林大剧院的舞台。改编后的《西游记》以独创“神话舞台连续剧”的形式,将三部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的儿童剧分年次搬上中国儿童戏剧舞台,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戏剧创作先河。该剧集音乐、舞蹈、功夫、台词为一体,在舞台上创造出梦幻般奇特意境,不仅适合少儿观众观看,也会满足带着孩子来看戏的家长的审美需求。

  中央戏剧学院带来的《庄周梦蝶》将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上演。《庄周梦蝶》以庄子哲学思想为内核,重构战国末年漆园小吏庄周“试妻劈棺”的荒诞寓言,展开了一场关于执念与逍遥、真实与虚幻的终极思辨。

  本届艺术节还上演以桂林抗战文化城为题材的大型桂剧《破阵曲》。《破阵曲》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出品,李卓群编剧、导演,作品以1938—1944年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城”为背景,采用“群像式”叙事手法,全景展现这个时期光辉历史。

  艺术与自然相碰撞——

  化剧入景、化艺入境

  在山剧场中体验巍峨实景,在岩洞剧场里感受浪漫光影……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将演出融入自然中,让艺术与自然碰撞,这是桂林艺术节的魅力所在。

  今年,在虞山公园的山剧场将上演《兰陵王》《工匠的仲夏夜之梦》《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剧目;在七星景区的溶洞剧场,《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154种方式说爱你》《借着爱的轻翼》等剧目将奉献精彩演出。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的经典剧目《兰陵王》重磅登场。该剧历史背景设定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历史上,高长恭是东魏权臣高澄的儿子、北齐首任君主高洋的侄子。他因貌美被后世称为“四大美男”之一,他同时也是猛士,作战时常佩戴面具,在邙山之战中大破北周军队。后因功高盖主,被堂弟齐后主高纬毒死。

  话剧《兰陵王》虽以高长恭的人生经历为背景,却并不局限于对历史的再现,是编剧罗怀臻的戏剧现代性观念与导演王晓鹰探索中国式舞台意象现代表达的艺术实践。剧中,兰陵王不再只是史书中英勇善战的将军,而是一个目睹父王被害后用女儿态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他的生母齐后交给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变得所向披靡,却也走向了冷酷无情、暴虐可怖的另一个极端。最终,齐后和兰陵王的恋人郑儿以牺牲让兰陵王摘下面具,回归本心。这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现代寓言。

  在山剧场演出的还有《工匠的仲夏夜之梦》《一个简单的故事》。由英国·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带来的《工匠的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半改编半原创的喜剧,在对莎士比亚戏剧经典的大胆颠覆与爆笑重构中,原本边缘的“粗鄙工匠团”终于站上舞台中央,为自己正名;由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带来的《一个简单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爱、友谊与互助的喜剧,主角是一对年轻恋人,他们因父母的误解而陷入一系列趣事之中。

  而在七星景区岩洞剧场,配合着岩洞的灯光环境,演出更添一份浪漫色彩。

  希腊·雅典音乐戏剧学院带来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源自远古神话中一段关于不朽之爱的传说。俄耳普斯与欧律狄刻深爱着彼此,当欧律狄刻逝去时,俄耳普斯毅然踏入冥府追寻她的踪迹。在美国·奥城大学戏剧学院带来的《154种方式说爱你》中,演员们循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诗行,探索并演绎爱情支配人生的千百种面貌。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韦利国立戏剧电影大学带来的《借着爱的轻翼》,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采用双人表演形式,结合了皮影戏、歌剧、轻歌剧和滑稽表演等元素,营造出兼容并蓄的美学风格。

  对话艺术家——

  让艺术像漓江一样流动

  在2025桂林艺术节的多元图景中,“艺术大讲堂”犹如一座流动的思维场域,让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与观众的求知渴望在桂林的山水间相遇。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与艺术家灵魂对话的珍贵契机。

  今年的“艺术大讲堂”选择在桂林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中展开。七星景区骆驼峰的奇秀,山水公园大草坪的开阔,桂海碑林龙隐岩的厚重,每一处场地都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相互映照,真正实现了“化剧入景、化艺入境”的艺术追求。

  首场对话将于10月25日上午10时在七星景区骆驼峰下开启。刘敏涛这位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优秀演员,将结合自己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与观众深度交流,探讨表演艺术的深层内涵。在桂林的山水环抱中,她将进一步阐释演员如何与角色建立深度连接,如何在剧本与表演之间找到最动人的平衡点。

  同日下午2时,在桂林山水公园大草坪上,松岩、松天硕父子将带来第二场艺术对话。作为开幕大戏《戏悟》的主创,这对艺术父子档将以“京剧+话剧”的跨界实践为例,分享传统戏曲基因如何在当代题材中焕发新生。他们的艺术探索正是对本届艺术节“化境”主题的生动诠释——让传统的血脉在当代人的躯体中重生。

  10月26日下午2时,徐纪周将在桂海碑林博物馆龙隐岩继续这场艺术之旅。这位戏剧领域的专家将带领观众思考如何让历史的回响在今天的舞台上重新发声。

  “艺术大讲堂”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固有界限,创建了一个平等、开放的艺术交流空间。这种互动模式与桂林艺术节着力打造的“15分钟戏剧生活圈”理念一脉相承,让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让生活处处可见艺术。在这里,“艺术大讲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双向的思想激荡。

  视听交织——

  美术与音乐板块构筑一场“化境”之旅

  当山水成为舞台,艺术融入呼吸,2025桂林艺术节的美术与音乐板块将以多维感官体验构筑一场“化境”之旅,让视觉与听觉深度交织于桂林的天地人文间,形成可触、可感、可思的艺术场域。

  美术领域通过三大展览,从经典、当代与学院维度展开对话。

  《漓江百里图》创作40周年桂林特展,是对“经典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回应。黄格胜先生于1985年创作的这幅长卷,被誉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画卷中的百里江山与真实的漓江山水并置,直观体现了艺术源于自然又升华自然的“化境”追求。

  青年舞台美术作品展分为国际展和国内展。国际展部分,策展人谭泽恩通过破碎镜面与剪辑视频内容,呈现出舞台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意。国内展部分,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张洪琛策展,作品是基于“化境”主题的在地创作和特定场域的命题创作,与桂林场域特质融合,体现“艺术走入生活现场”的理念。

  中央戏剧学院建院75周年校友成果展,以“时间切片”“时光留声机”等形式,将该院历史纹理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它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一场关于“薪火相传”的叙事,让观众了解中央戏剧学院75年来一脉相承的“求真、创造、至美”的艺术信仰。

  音乐板块的“饮歌——香港电影音乐会”,是听觉维度上的精心策划。它将几代人的共同文化记忆——香港电影金曲,置于漓江歌剧院这一高雅场域,完成跨越地域与年代的情感连接。

  从黄格胜笔下的漓江烟云,到青年艺术家的当代思考,再到中戏75载的岁月回响,最终汇流于香江旋律的情感共鸣……2025桂林艺术节的视听板块正是在层层对话中,将“化境”主题浸润于每位观众的感知深处,让艺术成为连接历史、自然与未来的桥梁。

  (本版图片来源:桂林艺术节组委会)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