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中秋,请记住《阵地》里的离别与缺憾

来源: 广西日报 2025-10-07 10:11:15 我来说说 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

  游子归家,花好月圆。

  丰盛的家宴,是团圆的“套餐”。

  父母的笑容里,

  是孩子们提着花灯在追逐玩耍——

  这就是2025年的中秋,

  平安团圆、喧闹幸福得理所当然。


  当电视剧《阵地》带我们把时间

  往回拨到80多年前,

  你会发现:

  “理所当然”四个字,

  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了一生。

  他们的生命里,

  充满了中秋不能团圆的离别与缺憾。

  ——1937·南京——

  任素宁挽着父母在撒娇,这位女大学生无忧无虑笑容灿烂。

 电视剧《阵地》剧照。

  她没想到日军铁蹄很快会踏入秦淮河,

  她目睹了父母被日军枪杀,

  从父母呵护的娇娇女,蓦然变成“孤儿”和“流民”。

  电视剧《阵地》剧照。

  从南京到长沙再到桂林,一路颠沛流离,偶有月圆亦惨淡。

  当她执笔成为《南京惨案亲历记》的作者,

  当她走上战场成为揭露战争真相的战地记者,

  当她用一支钢笔,

  把“家”重新安在《救亡日报》的版面上——

  才知道,原来“何以为家”是这么疼,

  疼得没有机会再说一句:“爸妈,一起吃月饼吧!”

  电视剧《阵地》剧照。

  虽然任素宁只是剧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可她何尝不是当年千千万万投身革命并为此奉献一生的革命先辈的代表呢?

  ——1938·桂林——

  音乐家张曙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桂林,

  无论时局如何动荡,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

  电视剧《阵地》剧照。

  他还有那么多歌曲要写,

  还有那么多人需要他用歌曲去呐喊去带动去抗战,

  谁知所有的一切都停顿在了那个被轰炸的午后。

  张曙抱着四岁的女儿达真,

  倒在自家的门口。

  人生那么多意外,

  最让人愤恨的就是被侵略者无情地斩断所有!

  那晚的月光破碎,

  像他们再也凑不齐的家。

  电视剧《阵地》剧照。

  ——1938·桂林——

  米粉店外,有特务跟踪的身影和刻意飘过的目光。

  李克农觉察后轻声问儿子李伦:“记得我跟你说过什么吗?”

  电视剧《阵地》剧照。

  李伦:“记得,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就要好好保护妈妈。”

  “如果有一天妈妈也不在了呢?”

  “那我就保卫国家。”

  电视剧《阵地》剧照。

  电视剧《阵地》片段。

  12岁的李伦就已经习惯于和父亲淡定说生死,

  可是少年还是禁不住对母亲的想念和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

  有一天,李伦在电报机前偷偷用密码敲出了对母亲的思念:

  “妈妈,我想你,妈妈你在哪里?”

  他以为父亲听不出来,却不想被父亲一语道破,他也就坦诚“我就是想妈妈了”。

  电视剧《阵地》剧照。

  在敲击密码的滴答声里,李克农闻言转过身去红了双眼——


  电视剧《阵地》剧照。

  他只能把泪光藏进月色,把“团圆”两个字悄悄让给未来的我们。

  电视剧《阵地》片段。

  没有国哪有家?

  这是先辈们刻在骨子里的爱国与信仰。

  在那样的年代,

  他们的生活充满离别与缺憾!

  团圆,就是“奢侈品”,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团圆,从来不是理所当然。

  有人替你挡了子弹,

  有人替你守了长夜,

  有人把“回家”的机会,

  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所以,当你咬下第一口月饼,

  当你抬头看见没有一丝阴霾的月亮,

  请在心里默念:

  “山河无恙,才有家;

  先辈无畏,才有我们。”

  2025年的中秋夜,

  愿你珍惜这份喧闹的平安,

  愿你接过他们的信念和理想——

  让下一个中秋,

  依旧清辉万里,万家团圆!

  中秋要快乐,

  更要记住80多年前的那些离别与缺憾!


  来源丨广西卫视

  撰稿丨符峥嵘


责任编辑: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