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建的平昭高速公路最后一个隧道——狮子山隧道实现双线贯通,标志着平昭高速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2025年底全线通车扫清最后障碍。
建设单位庆祝狮子山隧道双线贯通
平昭高速公路项目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高速公路规划布局中“纵2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桂林市平乐县城东侧,终点在贺州市昭平县境内,全长约53公里,狮子山隧道是平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最复杂控制性工程。
建设中平昭高速桥亭乡段,桥亭乡是柿子的主产区之一,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极大促进柿子等农产品的流通
7月25日,记者在位于平乐县桥亭乡东南侧的狮子山隧道建设现场看到,隧道已实现双线贯通,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据项目建设单位广西中交平昭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祥君介绍,狮子山隧道全长4.95公里,是平昭高速项目的关键节点,建设历时3年6个月。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多重困难,不断突破创新,采用三维地质雷达、瞬变电磁仪等数字化预报系统,结合“智能监测+双层支护+帷幕注浆”创新工艺体系,实现毫米级岩体变形控制。
平昭高速建成后在平乐东互通与包茂高速实现对接,将成为桂东北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动脉
在现场技术人员介绍,作为全线地质最复杂的隧道,狮子山隧道的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考验,尤其是左洞最后44.5米甚至被建设者称为“地质禁区”。
今年4月,狮子山隧道左洞ZK23+844.5掌子面突发大规模突泥涌水,约1万立方泥砂裹挟巨石瞬间淹没230米洞身,施工被迫中断。现场TSP、TRT超前预报显示,该段围岩“极破碎、裂隙发育、富水空腔密布”,如同在豆腐块中掘进。并且隧道最大埋深达670米,高地应力叠加裂隙水压,随时可能引发二次坍塌。
面对极高施工风险,项目团队以智能化手段筑牢质量安全双防线。
为确保施工安全,洞内布设了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围岩变形,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5分钟。采用数控冷弯钢拱架、自动化衬砌台车等设备,将初支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同时,创新“排水式止水槽+三层防水板”体系,经3轮高压注水测试无渗漏,远超行业标准。
平昭高速建成后在平乐东互通与包茂高速实现对接
“每推进1米需完成32道工序,仅超前探孔就打了200余个,相当于为岩层做‘微创手术’。”现场技术负责人唐亮介绍,左洞最后44.5米的复杂的地质对施工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期间累计处置突泥涌水险情23次,“20台注浆机连续运转30天,我们终于把‘豆腐渣’变成了‘混凝土’。”
经第三方检测,贯通段衬砌混凝土强度达标率100%,锚杆拉拔力均超设计值15%,打造了毫米级品质工程,为平昭高速2025年底全线通车扫清了最后障碍。
平昭高速狮子山隧道双线贯通后,后续建设有序开展
平昭高速建成通车后,将与灌平高速、全灌高速串联贯通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北段。通过与G65包茂高速、苍昭高速衔接,构成桂林市通往梧州市最便捷的市际通道,也是桂林、贺州继G78汕昆高速之后又一条直通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便捷省际通道。将成为桂东北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动脉,对促进区域农副产品流通、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来源丨记者何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