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健扬)5月13日,记者从桂林市新闻发布会获悉,4月23日,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大会上,桂林市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是自1993年以来,我市连续十届获此殊荣。32年来,桂林市将双拥传统融入城市基因,以军政军民团结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合力。
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5个市委常委担任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市委书记为17名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颁发任命状,市委副书记牵头督办市县两级党委常委议军会议定事项清单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凝聚起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桂林,双拥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等30多个重点国防教育基地,投入9600余万元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保护,湘江战役“三园三馆”近5年来接待参观群众1936.9万余人次。每年“八一”前后,市级媒体都会开设国防专栏,宣传立功官兵事迹;举办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晚会、“最美”颁奖及湘江战役90周年系列活动;投入200余万元建成全区首个百米国防长廊。此外,共为1086名立功官兵的家庭送喜报,为11.8万军烈属家庭悬挂光荣牌,并在全区率先出台《桂林市大学毕业生士兵征集激励办法(试行)》。
在优抚优待方面,桂林市投入近1亿元慰问部队官兵及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12.72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04亿元;接收安置转业军官、退役士兵866名,军休干部(士官)168人;1296名军人子女入读优质学校;全市重点场所设优先标识,所有A级旅游景区及市内公共交通对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实行免费(免首道门票),30多家A级旅游景区和市内公共交通对全国持优待证的退役军人、“三属”实行优惠和免费乘坐,让尊崇关爱可感可触。
桂林积极探索共建共融新路径,全市38个军地单位结对共建,首创“部、站融合”、村级“涉军法庭”、银行“军人驿站”等创新模式,成立“军嫂之家”搭建互助平台。拓展城建、城连共建,投入230余万元与“桂林舰”续写共建情谊,改善海警工作站官兵生活条件。春节期间向边防官兵寄送1200余份桂林特色名优产品及慰问信。成立市县两级爱国拥军促进会,打造企业拥军联盟与“拥军街”,联动500余家拥军企业推出1000余项优待项目,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拥军新格局。
驻桂部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驻桂部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扶20个贫困村屯、40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驻桂部队总是冲锋在前。2022年10月,兴安等县发生山火,驻桂部队迅速驰援,奋战十多天扑救山火;2024年6月,面对洪水肆虐,驻桂部队涉水前行,全力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灾后又迅速开展清淤工作,恢复社会秩序。
站在“十连冠”的新起点上,桂林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双拥工作在保护漓江、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完善平战结合的拥军支前体系,落实好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入学优待等举措,深入推进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三助力”工作,及时解决部队急难问题。同时,积极推动桂林双拥馆、双拥公园、机场车站军人驿站建设,拓展优待证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双拥工作,让双拥之花在桂林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