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四位平民英雄获自治区表彰
他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在表彰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暨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晚会现场,桂林4名见义勇为英模一起合影。 李艳花 摄
韦仲谋
纳斯尔·托合提
陆涛
杨贞良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冯莱莱 李艳花
4月24日晚,首府南宁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晚会,表彰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并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在受表彰的16名英雄模范和11个英雄模范群体中,来自我市的韦仲谋、纳斯尔·托合提、陆涛、杨贞良4人榜上有名。
他们不是超人,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与担当。在此次表彰中,韦仲谋、纳斯尔·托合提、陆涛被评为“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每人获奖励10万元;杨贞良被评为“广西见义勇为模范”,获奖励3万元。
在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有面对持刀歹徒临危不惧的白衣天使,有挺身保护他人的少数民族兄弟,有运用现代科技挽救生命的航拍达人,还有三度入水勇救落水学生的普通工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关键时刻的毫不犹豫。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了他人的安全,也温暖了整个社会。致敬平民英雄,桂林因你们而自豪!
这些平凡人的不凡壮举,让我们看到人性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走近这4位平民英雄,了解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
90后医生韦仲谋:用血肉之躯守护医者仁心
90后韦仲谋是荔浦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土生土长的荔浦人,他因为自己的见义勇为之举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
时间追溯到2023年9月18日9时15分,荔浦市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护士站内,韦仲谋医生正在与同事黎医生讨论病历,护士小黄在一旁值守。这本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上午,却因一场猝不及防的袭击被永远定格在该院医护人员的记忆中。
“当时我正在和黎医生讨论患者情况,突然感觉气氛不对。”韦仲谋回忆道。一名20多岁的黑衣男子闯入护士站,神色异常。出于职业敏感,韦仲谋立即拨打保卫室电话。电话还未接通,男子已从腋下抽出一把锋利的菜刀,向毫无防备的黎医生颈部砍去。
“小心!快走!”韦仲谋大喊一声,本能地挡在孕妇护士小黄面前。歹徒的菜刀随即砍中他的后脑,鲜血瞬间染红了白大褂。剧痛中,他死死抓住歹徒持刀的手,为同事争取逃生时间。“当时就一个念头:决不能让孕妇受伤。”
值班室内,受伤的韦仲谋独自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鲜血不断从头部伤口涌出,视线开始模糊,但他仍坚持与歹徒周旋。“我是医生,很清楚自己失血的情况,但想到外面还有患者和同事……”抓住歹徒分神的瞬间,他拼尽全力夺下菜刀,将歹徒反锁在值班室内。
经诊断,韦仲谋左侧面部、头部被刀砍伤,颅骨开放性骨折,左侧手臂挫伤,背部裂伤。手术持续了数小时,当焦急等待的父母看到缠满绷带的儿子时,身为退伍军人的父亲忍不住落泪。“他的举动既让我心疼,又让我骄傲。”父亲张成毅说,“我从小教育他要正直勇敢,他做到了。”
荔浦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院掀起了学习韦仲谋事迹的热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是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榜样。”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每个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守护生命的安全。”面对赞誉,已重返岗位的韦仲谋依然保持着谦逊,“希望社会能多些正能量,让见义勇为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反应。”
新疆小伙纳斯尔·托合提:空手夺刀勇护桂林乡亲
在七星区汇东家具城附近,人们经常能看到几个卖馕的新疆小伙子,其中高个子的纳斯尔·托合提总是笑容最灿烂的那个。谁能想到这个31岁的维吾尔族青年会为保护素不相识的桂林老板娘挺身而出。
2022年2月7日那个寒冷的冬夜,纳斯尔和老乡结束了一天的卖馕工作,到常去的台球室打球放松。他们注意到一个常客葛某正在和老板娘激烈争吵。
“当时他因为换零钱的事争吵,突然就开始推搡老板娘。”纳斯尔回忆说,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话里透着坚定,“我们新疆人最看不惯男人欺负女人。”他和同乡立即上前劝架,将情绪失控的葛某拉开。
谁也没想到,被劝离的葛某怀恨在心,竟从他的电动车上抽出一把20多厘米长的尖刀折返。老板娘抄起拖把自卫时,纳斯尔第一个冲了上去。“我没想那么多,就看见刀光一闪……”
在夺刀过程中,疯狂的葛某持刀乱刺,一刀扎进了纳斯尔的左肺。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绣着民族花纹的棉袄,但这个新疆汉子硬是死死抓住葛某持刀的手不放,成功避免了更多人遭受伤害。民警迅速赶到,在众人的协助下,将葛某制服。纳斯尔左侧胸背部有一道长约6厘米的刀口,左上肺有贯通伤,在医院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当老板娘带着水果来探望时,这个在利刀面前毫不退缩的硬汉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这是我们该做的。”
病床前,老乡们轮流照顾纳斯尔,而桂林市民自发组织的慰问让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果篮。“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我。”纳斯尔腼腆地说,“桂林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纳斯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出了最动人的话语,“保护家人,不需要理由。”这个维吾尔族青年用鲜血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正在桂林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
无人机飞手陆涛:与山洪赛跑,他救下母子三人
在灌阳县福星村的青山绿水间,总能看到一个背着无人机包的瘦高身影——34岁的陆涛。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用最现代的方式记录着家乡的美。2023年8月16日,他的无人机不仅拍下了美景,更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三条鲜活的生命。
那天下午,陆涛像往常一样操控无人机航拍。突然,监控屏幕上的画面让他浑身一颤:约一公里外的澥江上游,山洪正裹挟着泥沙枯木奔腾而下。更可怕的是,下游坝口处,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正在戏水,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
“我当时腿都软了,但必须跑!”陆涛扔下遥控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坝口奔去。崎岖的山路,一公里的距离,他仅用4分钟就跑完了。“上面发大水啦!快上来!”嘶哑的喊声在山谷回荡,却被欢快的戏水声淹没。
千钧一发之际,陆涛纵身跳入水中。他先一把拽住最近的母亲,又转身去拉两个孩子。7岁小男孩的凉鞋被水流冲走,哭着要回去捡。“叔叔给你捡!”陆涛把孩子推上岸,自己返身冲进越来越急的水流中。
当最后一人被推上岸边,仅仅30秒后,混浊的山洪就吞没了他们刚才站立的位置。惊魂未定的母亲瘫坐在地,两个孩子紧紧抱住陆涛湿透的裤腿。而他只是擦了擦脸上的水,轻声安慰:“没事了,都安全了。”
事后测量,这场突发山洪流速达到每秒6米,所过之处碗口粗的树都被连根拔起。“要是晚半分钟……”村支书事后说起来都感到后怕。陆涛的无人机拍摄画面显示,从他发现险情到山洪抵达,全程不过5分30秒。
如今,陆涛的无人机里多了一段不愿再看的视频,那是生死时速的见证。每当有人称赞他的壮举时,陆涛总是腼腆地笑笑:“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真正了不起的是科技的力量,让普通人也能守护生命。”
建筑工人杨贞良:三度涉险,激流中救起落水学生
“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换谁都会这么做。”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善言辞的杨贞良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语气平静得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然而,就是这个朴实无华的汉子,在2022年夏天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
2022年6月27日下午,正在资源县滨江长廊散步的建筑工人杨贞良突然听到“救命啊”的呼喊声,他立即循声奔去,看到3名学生在河水中挣扎,其中1人勉强靠近岸边呼救,另外2人已被湍急的河水冲远,正在下沉。
51岁的杨贞良没有丝毫犹豫,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纵身跳入河中。他奋力游向最近的袁某,却被惊慌失措的孩子死死抱住,两人一起下沉。危急时刻,杨贞良保持冷静,一边安抚“我是来救你的”,一边拽住袁某的手拼命划水。湍急的水流中,他使出全身力气,终于将第一个孩子拖回岸边。
此时的杨贞良已气喘吁吁,但看到远处还在水中挣扎的梁某,他转身再次跃入水中。汹涌的河水不断冲击着他的身体,他拼力往前游,终于将第二个孩子救上岸。当他得知还有一名学生粟某失踪时,第三次扎进深水区搜寻。在体力几近透支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在河水中来回寻找,直到实在支撑不住才上岸求助。当晚,救援队找到粟某时,其已不幸溺亡。
事后回忆救人过程,杨贞良朴实地说:“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看到孩子在河里挣扎,就想着一定要把他们救上来,哪顾得上危险。”这位普通的建筑工人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勇气令人敬佩。认识他的群众都说:“老杨平时就热心,这次救人一点都不意外。”
如今,杨贞良依然每天早出晚归在工地忙碌。当被问及救人感想时,他憨厚地笑了笑:“我就是个干活的,能帮就帮一把。”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平民英雄最动人的心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