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亭小游园改造后焕然一新。 李腾钊 摄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近期,市林园部门实施完成了滨江路望江亭小游园改造提升工程。小游园焕然一新,正以靓丽容貌迎接海内外游客到来。
滨江路被市民游客誉为漓江边最美的漫步道,望江亭小游园则是连接城市核心景区及人流通行的重要节点。望江亭小游园始建于1986年,位于象鼻山公园三号门附近,是桂林最早的街头小游园。1999年,望江亭小游园曾进行过一次改造。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这一片绿地较为杂乱,存在铺装破损高、植被郁闭度高等问题;特别是靠近漓江边的滨水步道宽度仅为1.5米左右,不仅路窄,且无灯光照明。此外,雨季来临时,道路路面容易拥挤、湿滑。随着象鼻山公园人流量的不断增加,望江亭小游园已无法适应市民散步休闲和游客入园前等待休憩的需要。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下,经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市绿化工程处对望江亭小游园实施了改造提升。
4月29日,记者在望江亭小游园看到,相较原来的小游园,这里已焕然一新,地面铺装的是透水混凝土,新种植的各种花卉正在盛放。
一位来自西班牙的游客通过翻译告诉记者:“桂林的街头漂亮极了。与西班牙相比,桂林街头漂亮的花卉更多、更集中。”天成国旅导游莫女士说:“我经常带团来象鼻山公园。新的望江亭小游园路更宽了,环境更好了,视野更开阔,道路更通畅,与周边的环境更协调。今天很多游客在进入公园前,在这里合影。”
市绿化工程处副主任谢安德介绍,在此次改造提升中,施工人员在保留原有乔木骨架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绿化模式,引入“花镜”及“海绵雨水花园”的理念和创新设计手法,在不影响景观空间通透感的前提下,使用了40种植物合理搭配,让绿地空间形成了不同特色和主景的植物景观组团。改造后,绿地面积1589平方米,铺装面积1784平方米,打开了对周边景区的观景视线,同时营造了舒朗又不失精致的植物景观,大大提升了节点整体景观及视线的通透感,也更适于市民、游客在此游憩、休闲。
据了解,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次改造还铺装了透水混凝土1200平方米,设置6处雨水花园,并将节点内道路扩宽至2.5—3米,将人行道靠近节点一侧扩宽2米以上。随着改造完成,新的望江亭小游园空间宽敞,行走起来舒适安全,优化了节点的交通功能。在雨季时,道路路面不再积水湿滑,成功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的设计目标。
市林园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李腾钊表示,此次望江亭小游园改造践行了“与自然共生”的设计哲学,精细化打造了蓝绿色生态廊道,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重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温度与活力。未来,林园部门将持续检测项目运行成效,让该项目成为桂林一处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