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罡
邹爱兵
梁红
张晓阳
□本报记者陈娟/文 何平江/摄
今年桂林两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话题备受代表委员和社会关注。我市首次开启“局长通道”,安排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亮相,解读政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媒体与民众沟通、交底、交心,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政民互动。
在第一场“局长通道”集中采访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晓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爱兵、市财政局局长梁红、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晓阳,直面热点关切,开诚布公,立足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谈问题讲思路话举措,释放了大量权威信息。
市发展改革委:
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为抓手
紧扣“四个一批”发力
“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晓罡介绍,今年发改部门将紧扣“四个一批”发力,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供坚实支撑。具体来说就是:
全力以赴开竣工一批项目,狠抓增量图破局。每个月都在组织项目集中开竣工,前两个月全市投资增速冲到全区第4位。全年要确保5000万以上的重大项目开竣工300个以上,特别是像龙胜抽水蓄能电站这样的百亿项目,必须形成实物工作量。
全力以赴建设一批项目,推动存量促提速。重点聚焦工业、交通、城建等领域的579个项目,如领益智能制造产业园加速建设,力源食品产业园、君泰福智能制造工厂也即将启动。今年工业投资要冲30%的增速,这是硬指标。
全力以赴谋划一批项目,夯实未来强支撑。正在实施三年储备行动,今年至少要新增谋划项目1000个,总投资盘子要突破3000亿。特别要结合“十五五”规划,储备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大项目。
全力以赴储备一批项目,争抢发展占先机。现在已经把107个项目装进自治区“三个一万亿”工程篮子,向上面申报了167亿的资金需求。目前已有63个项目拿到4.5亿真金白银,这个力度还要继续加大。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吴晓罡表示,发改部门将抓紧抓细抓实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形成更多突破、更大成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八大抓手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桂林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爱兵介绍,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6%,工业占GDP比重从12.6%升至16.3%,制造业占比从10.1%升至11.3%,工业对GDP贡献从18.7%升至32.1%,工业税收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至33.1%。规上企业达713家,为2011年来最多,桂林深科技产值超百亿。累计培育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在多项企业培育成果上位居全区前列。
2025年,市工信局将以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工作为总抓手,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大抓制造业当家,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抓工业经济稳增长,完善运行监测调度,强化要素保障,打政策“组合拳”,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力争全区排名进位。
大抓项目建设,谋划重大项目,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攻坚,狠抓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
大抓集群培育,实施优势产业串珠成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发展数字经济,布局未来产业。
大抓工业招商,建立招商工作专班,围绕7条产业链开展多元招商。
大抓园区提速发展,深化园区改革,构建产业园区矩阵,加快“飞地园区”等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和数字化转型。
大抓特色产业,实施县域经济“创先争优”行动,支持县(市、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打造1个百亿元工业强县。
大抓培优育强,分级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力争企业上规入统超100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1家以上。
市财政局:
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
精打细算护航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八成,首次突破400亿元;还统筹24亿元专项用于漓江生态保护和桂林山水修复。”市财政局局长梁红介绍,财政部门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全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困难,加强资源统筹,有效地防范、化解了风险,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在产业发展方面,去年通过强化财金联动,全年清偿企业账款11亿元,落实惠企资金16亿元,实施减税降费19亿元,累计向“五大金融”领域投放贷款近900亿元,为桂林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面对2025年“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奋进年”新目标,梁红介绍财政系统将重点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方面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强对民生、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投入,推动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另一方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增量政策支持,统筹用好债券资金、专项资金等各类政策工具,做好“两个保护”,兜牢民生底线。同时,加大产业发展投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对工业、科技和文旅焕新的支持,助力“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兑现各项惠企、助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既要让财政资金精准滴灌,更要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梁红表示,今年将实施财政管理提升年行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精打细算护航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
保护好山水底色 保障好高质量发展
如何坚持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晓阳介绍,过去一年里,全力聚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持续守护漓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创十年最佳;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保100%,位居全国第三。灵渠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桂林成功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城市”行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张晓阳介绍,今年强化目标协同,把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做好“保护”与“保障”。
一方面,保护高品质生态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今年春节,通过“天空地”系统防控,让市民尽享“烟花秀”的同时,保障空气质量良好,后续还将借助雷达探测等科技手段,精准溯源防控大气污染。实施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等工程,打造优美生态水系,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启动新一轮环境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增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另一方面,落实环境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好前期咨询,以“三线一单”成果预判规划及项目环境影响,助力项目落地;创新环评审批机制,如打捆审批、数据共享等,提升审批质效;开展“党旗领航 联合服企”行动,落实25条措施,帮助企业减污、壮大。